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1-12高二下·北京朝阳·期末
1 . 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A.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B.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C.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D.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A.AB.BC.CD.D
2024-01-27更新 | 210次组卷 | 113卷引用:2011-2012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2 . 某小组以Ba(OH)2、水、H2SO4、Na2SO4为实验对象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1:向烧杯中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记录灯泡变化
①Ba(OH)2粉末:灯泡不亮
②加入蒸馏水:灯泡变亮
③逐滴滴加0.1 mol/L H2SO4,灯泡变化如下:
(1) 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能发生__________反应。
a.置换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          c.复分解反应
(2) ①中灯泡不亮而②中加H2O后灯泡变亮的原因是加水后,Ba(OH)2发生了_______________
(3)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过程I中灯泡变暗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4) 实验2:用Na2SO4溶液替代稀H2SO4,重复实验进行对照。加入Na2SO4溶液过程中灯泡不熄灭,原因是_____
通过实验1和2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
(5) 在两份完全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H2SO4和NaHSO4溶液(说明:等体积溶液含H2SO4和NaHSO4微粒数相同),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 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SO
C. c点,两份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 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2020-11-10更新 | 419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某化学小组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对教材中Fe2+氧化为Fe3+的实验进一步思考,并提出问题:Cl2能将Fe2+氧化为Fe3+,那么Br2和I2能否将Fe2+氧化为Fe3+?
(一)理论推测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可能将Fe2+氧化为Fe3+,他们思考的依据是___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不能将Fe2+氧化为Fe3+,还有同学认为Br2能将Fe2+氧化为Fe3+而I2不能。他们思考的依据是从上到下卤素单质氧化性减弱。
(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在大试管中加适量铁粉,加入10mL稀盐酸,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取上层清液进行下列实验。
试管操作现象
先向试管中加入2mL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红棕色的溴水,振荡试管溶液为黄色
先向试管中加入2mL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棕黄色的碘水,振荡试管溶液为黄色

(三)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I)同学甲认为①中现象说明溴水能将Fe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___
同学乙认为应该补充实验,才能得出同学甲的结论。请你帮助同学乙完成实验:
实验2:
操作应该观察到的现象
(3)___(4)___

(II)该小组同学对②中溶液呈黄色的原因展开了讨论:
可能1:碘水与FeCl2溶液不反应,黄色是碘水稀释后的颜色。
可能2:___
实验3:进行实验以确定可能的原因。
操作现象
向试管②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0.5mLCCl4,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静置后,上层溶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为紫色;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浅红色

同学丙认为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是“可能2”成立,同学丁认为不严谨,理由是___
于是,同学丁重新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碘水与FeCl2溶液反应的程度很小。
(III)Cl2、Br2、I2氧化Fe2+的能力逐渐减弱,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
2020-08-14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居家自主学习在线检测化学试题
4 . 某化学小组同学探究在实验室中检验的干扰因素。
(1)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时先用过量盐酸将溶液酸化,其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____、Ag+等离子可能造成的干扰。
(2)为了验证盐酸能否排除的干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盐酸(盛放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中部分信息如下图),稀释,配制成 5 mol/L 的稀盐酸。

Ⅱ.甲同学取 0.3 g 未变质的 Na2SO3 固体,向其中加入上述 5mol/L 稀盐酸至过量,产生大量气泡。充分振荡后滴加 4 滴BaCl2溶液,迅速产生白色浑浊,产生白色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
②盐酸中含有 Fe3+,实验证实含有 Fe3+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由 Fe3+产生白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
(3)乙同学提出,检验时能否用硝酸酸化来排除的干扰,丙同学认为不可行,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实验:称取 5 份 0.3 g 未变质的Na2SO3固体,分别向其中加入 10 mL 不同浓度的硝酸, 振荡;再滴加 4 滴BaCl2 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
硝酸浓度(mol/L)滴加氯化钡溶液之前现象滴加氯化钡溶液之后现象
15.0(浓硝酸)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呈黄色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7.5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呈淡黄色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4.8产生少量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溶液无色开始无现象,约 60 min 后溶液开始变浑浊
2.0产生少量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溶液无色开始无现象,约 70 min 后溶液开始变浑浊
0.5产生少量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溶液无色开始无现象,约 120 min 后溶液开始变浑浊
依据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查阅资料后提出:Cl-的存在也会对 的检验产生干扰。在 Cl-催化作用下,稀硝酸可将氧化为 。为证明上述观点,设计如下实验,请将实验ⅱ的操作补充完整。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将 0.3 g Na2SO3和 0.3 g NaCl 固体混合,加入 10 mL 2.0mol/L 的稀硝酸,振荡后,再滴加 4 滴 BaCl2溶液。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____________放置两小时后溶液未变浑浊。

2020-06-29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小组探究清洗试管(内壁附着银镜)的反应原理,进行下列实验。
I.初步探究
(1)将稀硝酸加入附着银镜的试管中,记录现象如下:

实验Ⅰ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银镜上出现气泡,在液面下方为无色气体,在试管口附近......;试管内壁上的银逐渐溶解。
①补全反应中的实验现象___
②实验Ⅰ中银镜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为消除实验Ⅰ中氮氧化物的污染,将双氧水溶液加入附着银镜的试管中。

实验Ⅱ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剧烈反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内壁上的银逐渐溶解。
①由现象推测H2O2将Ag氧化为Ag+,但通过实验排除了这种可能。该实验方案是:在反应后的液体中,加入___
②查阅资料发现:该实验中银镜溶解后最终产物为颗粒很小(直径在1~100nm之间)的Ag,其分散在液体中,肉眼无法识别。该同学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可能性。他的操作及现象是:___
③写出该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II.查阅资料,继续探究
查阅文献:Ag2O+4NH3•H2O=2[Ag(NH3)2]++2OH-+3H2O
(3)探究Ag 2O在H 2O 2分解反应中的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Ⅲ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同时在试管底部仍有少量黑色固体
根据实验Ⅲ的现象猜想:Ag 2O在反应中作氧化剂。继续实验,在实验Ⅲ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溶液x后,固体仍有剩余。由此验证了该猜想的正确。
①在实验中加入足量的溶液x是____
②实验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6 . 某实验小组研究 FeCl3溶液与 Na2SO3溶液之间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编号实验试剂及用量开始混合时现象30min时3天后

I

取1.0mol/LNa2SO3溶液2mL
滴加1.0mol/L FeCl3溶液2滴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比II中略浅与开始混合时一致溶液呈黄绿色

II

取1.0mol/L FeCl3溶液2mL
滴加1.0mol/L Na2SO3溶液2滴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红褐色明显变浅溶液呈黄绿色

(1)配制 FeCl3溶液时,先将 FeCl3溶于浓盐酸,再稀释至指定浓度。结合化学用语说 明浓盐酸的作用:______
(2)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在开始混合时观察到的现象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I中红褐色比 II 中略浅的原因是______
(3)乙同学认为实验 II 可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为了探究反应的产物做了实验 III和生成物检验。

编号

实验操作及现象

III

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① 取少量 Na2SO3溶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加入______,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产生了 SO42-
② 该同学又设计实验探究另一电极的产物,取少量FeCl3溶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产生了Fe2+
(4)实验 III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
(5)实验小组查阅资料:溶液中 Fe3+、 SO32-、OH-三种微粒会形成红色配合物并存在如下转化:

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角度解释实验 I、II 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2020-05-11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届高三一模化学试题
7 . 用反应制备KI固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关闭K,在各装置中加入相应试剂,向装置B中滴入30%的KOH溶液,制得;③打开K,通入直至饱和可制得KI,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④关闭K,向所得溶液滴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充分逸出;⑤把装置B中混合液倒入烧杯,为除去硫酸,加入足量碳酸钡,再经过一系列操作可得成品。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②可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无色
B.步骤③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步骤⑤中一系列操作为过滤,洗涤,合并滤液和洗液,蒸馏
D.装置C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硫化氢
2020-04-04更新 | 550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8 . 下述实验方案中均使用了NaCl溶液,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ABCD
实验
方案

置于光亮处

片刻后在Fe电极附近滴入K3[Fe(CN)6]溶液
实验
目的
验证甲烷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喷泉实验验证Fe电极被保护验证乙炔的还原性
A.AB.BC.CD.D
9 . 某学习小组为证实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的反应是离子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请补充完成该实验报告。
(1)【实验原理】
溶液的导电性由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及离子电荷数决定。观察_____,据此判断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证明反应是离子反应。
(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过程与记录】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连接好装置,向烧杯中加入25mL1mol•L1的Ba(OH)2溶液和2滴酚酞溶液,逐滴滴加1mol•L1的H2SO4溶液直至过量,边滴边振荡。(2)_____(填写支持实验结论的证据)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的反应是离子反应
(3)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Ⅰ表示)可近似地用图2中的_____(填序号)曲线表示。
(4)下列三种情况下,与上述实验中离子方程式相同的是_____
A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
B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至溶液显中性
C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5)已知:PbSO4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醋酸氨溶液中形成无色溶液,其化学方程式为:PbSO4+2CH3COONH4=(CH3COO)2Pb+(NH4)2SO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019-11-20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清华附中2019-2020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10 .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称取两种固体各2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mL 蒸馏水,振荡,恢复至室温,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_____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Ⅰ和Ⅱ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_____(填“Ⅰ”或“Ⅱ”)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装置 I的气球体积较大                         b 装置Ⅱ的气球体积较大
c 装置 I的气球体积等于装置Ⅱ的气球体积       d 无法判断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
实验方案预测现象预测依据
操作1:向2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mL 0.5mol•L1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Na2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
操作2:向2mL NaHCO3溶液中滴加1mL 0.5mol•L1C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Na2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发生反应。
操作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实施试验后,发现操作2的现象与预测有差异,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则该条件下,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019-11-2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清华附中2019-2020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