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6 道试题
1 . 横向打通模块,制作年代尺有助于历史学习。根据下列年代归纳史实,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条件
B.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有利于我国外交的发展
D.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2 .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019-10-01更新 | 750次组卷 | 29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有人否定中国对指南针的发明权,主张它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但是,9世纪的中国文献中已记载:“磁者母之道,针者铁之戕……针之指南北,顾母而恋其子也”;北宋的文献中提到:朝廷规定“舟师(领航员)……阴晦观指南针”。1985年发现的宋墓中出土一瓷俑,其手里拿的就是罗盘。

       

        图A                      图B

(图A为拍摄的瓷俑,图B为对瓷俑的临摹图)

阿拉伯文献中关于磁石的记载最早出现于11世纪,有关指南针的记载出现于13世纪前半叶。在阿拉伯人的记载中,阿拉伯船长使用的海上导航仪器,与北宋《武经总要》中记载的指南鱼是一样的,且阿拉伯人在船上放置指南针的位置也与宋朝船上的位置一致。

——摘编自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


(1)以上材料中,关于指南针的发明权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进化论”在近代中国

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简要介绍了达尔文学说,进化论自此传入中国。1898年,他翻译的《天演论》正式出版,举国震动。该书译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但其译述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他简略了原著中有关生物进化方面的论述,把达尔文理论转入社会政治领域,阐述了“优胜劣败、弱肉强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等思想。康有为、梁启超均深受影响。庚子、辛丑之后,“优胜劣败”之理“给了无数人以绝大的刺激。”辛亥革命前的十多年中,《天演论》发行了30多种版本。革命党人也利用生存竞争理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邹容在《革命军》中就明言:“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1920年代,达尔文原著的翻译出版和介绍其学说的著作大量出现,才使中国人对达尔文学说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2)结合所学,以“中国人对进化论的认识”为主题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

在具体研究中,研究人员以田野考古为中心,围绕距今5500年到3500年,聚焦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等都邑性遗址开展考古发掘、调查和研究,研究遍布黄河上中下游、长江上下游、辽西地区河套地区,研究最后归纳出符合中国历史情况的文明形成标志,首先是农业和手工业的显著发展,出现明确的社会分工,这也是文明发生的基础。社会显著的阶层分化,高等级的手工业生产和分配为贵族所控制。出现了这些权贵阶层生前居住的大型的建筑,就是后来所谓的宫殿,以及需要动用大量劳动力来兴建公共设施,都邑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另外出现了王权管辖的区域性的政体和其具有的公共权力——国家。

在浙江良渚遗址,发现了建于距今(2019年)约5000年前,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的内城和更大规模的外城。在山西陶寺遗址和陕西石峁遗址别发现了面积在280万乃至400万平方米的巨型城址。这一时期,墓葬中反映的阶级分化非常明显,小墓一无所有,或者仅有一两件武器或陶器;大型墓葬随葬品可达到上百件,不仅制作精美,而且表明等级身份。像这样的社会,显然不再是原来我们认为的部落联盟。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公布5800年前已有文明起源迹象》2018﹣10﹣23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历史专家确定五千多年前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依据是什么?这项研究对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规范应用史学方法,是历史学科的特性决定的,也是防止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出现武断、附会和诈伪的有效武器。
方法一:提取史料信息
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出土青铜器克罍(léi),其内壁铸有铭文,如图,铭文大意为:
周王对太保(周王室官职名,这里指任此职的召公奭(shǐ)说,你用(宣誓效忠的)盟誓和清酒来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等六族。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纪念此事铸造了这件宝贵的器物。

(1)阅读这段材料,从中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的哪些信息?
方法二:归纳历史事实
大抵史料之为物,往往单举一事,觉其无足轻重,及汇集同类之若干事比而观之,则一时代之状况可以跳活表现。
——摘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2)依据材料,说明归纳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有人认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通过立法的方式完成从“人治”向“法治”的过程。依据英法美等国的历史事实归纳说明这一观点。
方法三:辨析正谬与真伪
谋求日本国民之安全,同享万邦共荣之乐,这乃是皇祖皇宗之遗范,也是联所眷眷不忘者。此前日本帝国之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为谋求日本的政治经济自立和东亚地区的安定,至如侵害别国主权,侵犯别国领土,固非联的意愿。然而交战已历四年,虽然陆海军将士勇敢善战,政府和官员励精图治,一亿国民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再加上敌方最近使用残酷的炸弹(原子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裕仁《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注:“联合公告”即中美英三国联合发布的《波茨坦公告》,该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3)阅读材料,指出《终战诏书》中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任选其中一条予以批驳。
方法四:比较和分析
(4)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体制,完成以下表格简述你对于这一比较的认识。
项 目
苏联“斯大林模式”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
经济体制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和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所有制结构
单一公有制,完全消灭私人经济成分,对个体经济加以限制和排斥。

发展战略
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方针,大力发展机器制造和钢铁工业。

2016-12-12更新 | 4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文综历史试卷
6 . 依据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表现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B.说明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D.找到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初,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太宗即位后,就“遍封宗子”问题征求意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遍封宗子”“不便”;魏征认为如果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李百药说封建会导致宗室间攻战相残。柳宗元在《过秦论》中列举秦朝“有叛民无叛吏”、汉代“有叛国,而无叛郡”、唐代“有叛将无叛州”,由此证明“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萧瑀认为:“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虽然分封制遭到大多数大臣的反对,太宗也明确表示“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但贞观十一年太宗诏曰:“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室”,先后任命了21个亲王和14位杰出功臣为世袭的州府刺史。正如刘秩所说:“设爵无土,署官不职者也。”

白居易在《议封建论郡县》中认为周代封建诸侯而亡是因为“上失其道,天厌其德,非为封建之弊也”,秦无分封而灭是因为“群其毒,人离其心,非唯郡县之咎也”,汉代七国之乱乃“宠而失教,立不选贤,非独强大之故也。”“繇是观之,苟固其本,导其源,虽郡与国,俱可理而安矣;苟逾其防,失其柄,虽侯与守,俱能乱且危矣。”

——摘编自冯辉《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主要分歧。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任意一个主张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5-14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8 . 正统观·家国认同

材料一   “夷狄不可为帝王”是自先秦至魏晋华夏社会根深蒂固的观念。十六国时期众多少数民族统治者争正朔、明法统,开少数民族统治者论证自身正统性的历史先河。匈奴人刘渊,以“晋为无道,奴隶御我”为理由反晋,并宣称“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不久称帝。羯族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后,担心因东晋政权的存在而“书轨不一”,自己的正统地位得不到天下人的承认。对此,徐光劝慰说:“陛下既苞(包)括二都(即占据长安和洛阳),为(就是)中国帝王。”淝水战前苻坚在阐述攻打东晋的理由时说“帝王历数岂有常哉,顾惟德所授耳”;“非为地不广、人不足也,但思混一六合,以济苍生”。少数民族政权排定自己的五行历运,后赵承晋,为水德,前秦与前燕承赵,为木德,后秦承前秦,为火德,北魏建国时承秦,为土德。

——摘编自邓通《十六国胡族政权的正统意识与正统之争》等

材料二   按照中国史学的传统观念,某个王朝纂修前朝历史,就是对前朝具有正统性以及本朝是前朝法统继承者的承认。元朝自从议修辽、宋、金三史之始,围绕着纂修义例,即辽、宋、金三朝“正统性”的问题,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争论。一派主张,以辽、金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为《宋史》,建炎以后为《南宋史》。另一派则主张独尊宋为正统。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下《修三史诏》,指出辽、宋、金三朝“为圣朝所取制度、典章、治乱、兴亡之由,恐因岁久散失。合遴选文臣、分史置局,纂修成书……垂鉴后世,做一代盛典”。两年后,修史工作大功告成,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辽史》《宋史》《金史》。这一撰史原则无疑更加符合五代辽宋金元时期多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历史。

——摘编自江湄《元代“正统”之辨与史学思潮》

(1)阅读材料一、概括少数民族统治者家国认同的观念,并分析其影响。
(2)阅读材料二、评述元朝关于辽宋金三史的“纂修义例”问题的争议与解决。
9 . 明代文学人口

文学人口由三部分组成。即文学创作者、传播者和阅读者。明代文学人口数量比唐宋有了极大增加。据统计,如果加上地方社学、里学的生员数。明代后期曾接受过一定教育的市民不下100万人。据学者估计,明人有诗文作品存世者至少有20000人。《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共收明代著述18621种。另有学者统计。现存明文集有2000多种,几乎是唐、宋、辽、金、元诸代总和的2倍。明代形成苏州、杭州和建阳三个全国最大的刻书中心。官刻、坊刻、家刻使得大量雅、俗文学作品得以生产和保存。据《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载明代刻书者有4670人,这一数字并不包含书业中粗识文字的手工业者:据《明会典》载,嘉靖十年仅一司礼监刻书工匠即超千人。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西厢曲》《水浒传》等消费人口庞大。清人钱大昕论及当时盛况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致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全国以售书为业的书商数量也相当可观。

——摘编自李玉宝《明代文学人口的壮大与书业生产的繁盛》


(1)依据材料,概括明代文学人口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明代文学人口发展的原因。
2024-03-30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建设祖国:从延安南泥湾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材料一   1943年,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打算去延安南泥湾慰问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编创人员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构思出一个名为《挑花篮》的秧歌舞,由8位女演员挑着8对花篮,伴着一首插曲在台上表演。作词人贺敬之接到为插曲创作歌词的任务后,结合自己对边区第三五九旅垦荒南泥湾的深刻认识和体会,充分酝酿、一气呵成写出了插曲的歌词。之后,由作曲人马可采用陕北民歌的调式,为插曲谱了曲。这首插曲后来定名为《南泥湾》。

材料二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中国北京市南部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交界处,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机场航站楼、世界最大单体减隔震建筑、世界首个“双进双出”航站楼,于2019年正式通航。

它的设计理念是“海星”,特点是有一个大型的中央庭院和五个指廊,每个指廊都有自己的登机口,这样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客的步行距离。航站楼内部主色调为白色,带给人梦幻般的科技感。它拥有4条跑道,可以满足每年1亿乘客的使用需求,并且航站楼内设有多个休息区、餐饮店和购物区,可以满足乘客的各种需求。此外,机场已经开通了多条国内外航线,连接了全球主要的城市和地区,同时,机场也欢迎全球的航空公司入驻,共同分享这个现代化的航空枢纽带来的发展机遇。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歌曲《南泥湾》反映的时代背景及其展现的时代精神。
(2)结合材料二、概括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特点及其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2024-06-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教育学院高三历史三模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