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读如图信息。图中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岭南地区(     

A.新式耕犁的推广B.生产力领先全国C.中医药事业繁荣D.社会秩序较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英国战地记者维利尔斯(1852—1922)的回忆录中描绘了如下场景:(旅顺)那些不幸的店铺掌柜和市民……举着大山岩(日军第二军司令官)的安民告示,准备欢迎和接待日本士兵,然而他们却被残忍地射杀在自家门槛上。下列事件与该场景相关的是(     
A.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C.日本阻挠国民党政府二次北伐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的沦陷
3 . 1929年,天津转运商边筱亭等人在谈及铁路运输渐减之原因时说:“揆诸当时民生之状况,疑经济之艰窘,已不堪忍受,乃军阀淫威,只知聚敛……捐税之重,无与伦比”;“我国各路,原来运费,比各国都重……于数年运费,又加二五”;商民视陆运为畏途,多改道于河海。这说明,当时中国(     
A.铁路技术相对落后B.军阀割据导致政局动荡
C.北方水路运输便利D.民族经济发展环境恶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国内聚落考古研究表明,仰韶文化中期已出现中心聚落和普通聚落的分化;仰韶文化晚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的城。龙山文化时期,城邑逐渐在各个地区涌现,聚落分化为城邑聚落与城邑之外的普通聚落。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贫富分化的出现B.特权阶层的逐渐形成
C.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D.父系氏族社会的确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许多传统的观点发生动摇,如邓馆指出“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益也”;陈耆卿将士、农、工、商在社会上的作用逐一论述之后认为:“此四者,皆百姓之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儒家强调“重义轻利”,并且将先义后利作为利益得失取舍的一个原则。然而在宋代,更多的思想家认为利在义存,利亡义丧,没有离开物质财富的“仁义道德”。宋代,社会各阶层对财富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欲,人们为“一钱之争,至死而不悔”。上自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参与经商以牟取利润。……宗室嫁女,也是找富家大姓以货取,婚姻不求门户,直求资财。国家也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编自孙金玲《宋代社会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材料二:晚明时期,西方传教士接踵东来。为了找到传教的门径,他们往往介绍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火器制造等知识。与殖民者稍后而来的是美洲农作物,玉米的产量远比麦类高,番薯更是每亩可产数千斤。葡西殖民者围绕中国的商品开辟了商业航线,中国的出口商品以生丝和丝织品为主,而进口的只有少量香料之类的商品。由于出现这种结构性的贸易逆差,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摘编自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社会思想观念领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明时期中国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024-05-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老子主张恢复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周监干二代,郁郁平文哉!吾从周”;墨子提出“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性之时。”这表明三人都(       
A.肯定现实社会的进步B.强调礼制的重要地位
C.代表没落阶级的利益D.追求理想的社会秩序
2024-05-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内要求政府救回侨民与战俘的民众很多,他们对政府的不作为政策非常不满。为此,美国请求当时在日内瓦开会的英国驻华代办杜维廉向中国代表团说明,美方准备在中国留美学生、学者出境问题上作出相当程度的让步,以换取美国侨民的遣返。于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双方进行了四次大使级会谈、两次领事级会谈。双方会谈的具体成果,除双方互换已知侨民和战俘名单,请求查找下落之外,中国方面允许6名美国侨民出境,而美方答应交出15名可以离境的中国留学生名单。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中美双方“在没有正式外交途径的情况下打开了一条表达意见的通道”。尽管美国一再强调此类接触不涉及外交承认,但美国首先向中国发出外交谈判的讯息就表明它的对华政策并非如其宣称的那样坚如磐石,在双方存在重叠利益,需要双方谈判并作出一定的妥协的情况下,美国与中国一样不会放弃这种已建立起来的接触渠道。对中国来说,日内瓦会议除了展示新中国的外交力量之外,也增长了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打交道的外交经验。

——摘编自王娟娟《接触与对话: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关系的现实选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接触与对话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接触与对话的意义。
2024-05-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性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土地租佃关系中永佃制土地租佃关系占有一定的地位。永佃制下佃户拥有永佃权,即田面权(田皮),也就是租用和耕作土地的权利,田面权是同田底权(田骨)相对立而存在的。田底权是指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地主。永佃权的产生,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对佃农的经济生活有一定的好处。在实行永佃制的情况下,具有田面权的佃农不仅可以长期使用这块土地,而且有将田面权出卖典当的权利。地主对土地有田底权,因此地主有权收租,可以把土地出卖、典当或抵押。永佃权的确立,给小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佃农有了永佃权,相对而言生活就有了保障。永佃权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延迟家庭手工业从小农经济中分离的作用。

——摘编自严玲玲《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抑制》

材料二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土地所有制——股份制,这一制度下农民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获得土地股份:一是为地主开垦荒地时,农民垦荒开拓投入了工本,从而可以在原土地所有者那里获得一部分土地的所有权,这是以工本为形式的股份所有制;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购买,如赔价、顶首等。这样原来的地主垄断土地的私有制逐渐朝“一田多主”的方向发展。此外,以“永佃制”为典型代表的另一种土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以永佃制和土地股份所有制为代表的土地制度变革,促使土地关系进一步松解,地权分配逐渐分散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屈昕璐、叶普万《明清时期土地关系演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永佃制和股份制的区别。
2024-05-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性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9 . 如表所示为2013—2018年中国广告经营额(单位:亿元)。材料表明(     
时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
广告经营额5019.755605.65973.416489.136896.417991.48
A.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B.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果
C.企业市场竞争意识增强D.对外开放实现中外市场接轨
2024-05-1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性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10 . 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某次会议上周恩来讲话的部分内容。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而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
我们认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应该如苏联所建议的那样,经由协商、首先是大国协商的道路
亚洲国家彼此之间应该进行协商,以互相承担相应的义务的方法,共同努力维护亚洲的和平和安全
亚洲国家应该互相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而不互相干涉内政;应该以和平协商方法解决各国之间的争端,而不使用武力和威胁;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各国之间的正常的经济和文化关系,而不容许歧视和限制
A.美国封堵中国的外交政策面临失败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在酝酿
C.中国倡导大国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D.中国政府反对美国的霸权政策
2024-05-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性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