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21 道试题
1 . 东晋时,有大臣上表曰:“军兴以来,征战运漕、朝廷宗庙、百官用度既已殷广,下及工商、流寓、僮仆不亲农桑而游食(无业游民不劳而获)者,以十万计。”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南方(     
A.战乱导致经济衰退B.政府收入依赖工商业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农业的开发潜力较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婴、太尉妢免。

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置五经博士。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冬,初算商车(车船使用税)。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摘编自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公元前89年)癸巳,禅石闾(在石闾山祭祀地神),见群臣,上(汉武帝)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臣光(司马光)曰:“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结合材料一中的具体信息,说明其对研究汉代国家治理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运用史料评价历史人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 . 《史记·五帝本纪》载:由于共工、驩兜、三苗、鲸有罪,“于是舜归言于(黄)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哑鲸于羽山,以变东夷”。司马迁的这一记述(     
A.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B.说明中原地区文明逐渐向四周传播
C.佐证了中国边疆少数民族文明产生D.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4 . 如图所示是东晋南朝时期佛寺数量的变化情况(单位:所)。由此可推知,东晋南朝时期(     

A.儒学正统地位基本丧失B.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
C.佛教日益融入中国社会D.佛教从南方不断外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初年,担任宰辅的贵族并不只是以小宗身份服从国君,还负有监护君权以安社稷的重任。在君主行为失度或社稷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时,宰辅便俨然以国君的师保身份出现,行使驳议甚至摄政的权力。由此可知(     
A.宗法制遭到破坏B.原始民主制的约束力较强
C.谏议制度较完善D.血缘关系与政治运作结合
6 . 1916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第一卷第六号刊登了易白沙的《孔子平议》,该文点燃了对儒家旧伦理大加挞伐的第一把火。接着,《新青年》又发表了一系列抨击儒家三纲五常的文章,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孔教。《新青年》发表这些文章的根本意图是(     
A.维护民主共和B.改造国人思想C.配合五四运动D.宣传民主科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晋统一后不久,皇室内部就因争权夺利爆发大规模混战。匈奴等内迁民族乘机而起,推翻了西晋统治,建立了各自的政权。中原再次成为烽火连绵的战场。受此影响,中原地区(     
A.汉族人口大量南迁B.游牧文化成为主流
C.民族差异逐渐消亡D.庄园经济遭到中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统区的历史教科书有意识树立孙中山“民族救星”的形象;而苏区的历史教科书编写则将孙中山的个人实践融入到兴中会、同盟会的集体实践中。这种不同反映了(       
A.国共政治军事对峙的加剧B.孙中山三民主义内涵的演变
C.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差异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今日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县一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概况
西周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
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     
A.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B.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C.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D.笼络豪强地主势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