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27 道试题
23-24高二下·上海·期中

1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材料一: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史记》

(1)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加以评论,主要因为(     )(双选)
A.秦孝公大力支持B.变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C.变法为各国沿用D.变法措施有助于秦国强大

材料二:“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三: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止,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改革名称,结合所学简述此改革有何影响。

材料四: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3)依据材料四,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从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视角谈谈你对变法改革的认识。
2024-04-2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中国史(上海专用)

2 .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聪,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2024-04-2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B)试题
3 . 图说历史。
(1)时空的记忆人类历史是在一定时空中演绎的。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入正确的位置。(涂答题卡)。

历史事件位置(字母)(涂答题卡)
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签订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武昌起义爆发

(2)如图是1908年《神州日报》上发表的名为《立宪真相》的漫画。漫画意在揭示(     

A.戊戌变法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B.清末新政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预备立宪实为维护专制统治D.辛亥革命废除君主专制

(3)如图为19世纪末《点石斋画报》上刊登的“公车上书”情景示意图。这一事件(     

A.推动义和团运动的兴起B.重在解决洋务运动存在弊端
C.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D.源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4)如图《国王的蛋糕》刊发于法国《小巴黎人》杂志,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法国女郎,日本武士。此漫画所反映的现象是(     

A.德法俄“干涉还辽”B.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
C.列强瓜分中国狂潮D.列强在京划定使馆区

(5)如图是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形势图。这次战争(     

A.中国战败,签订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中国战胜,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热情
C.中国战败,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失败

(6)如图是1920年7月上海《申报》》发发表的漫画《惨不忍睹之现状》。这幅漫画反映了当时(     

A.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加剧B.各派军阀混战导致民不聊生
C.辛亥革命的兴起和发展D.护国运动得到民众大力支持。

(7)陈独秀提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其中,“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     

A.自强与求富B.民主与科学C.独立与进步D.新道德与白话文

(8)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都属兔)而成名的。”关于这“三只兔子”,说法有误的是(     

A.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并延揽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前来任教
B.陈独秀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D.三人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革新

(9)这是当时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这幅讽刺漫画中讽刺的对象是(     

A.清政府的顽固派大臣B.“皇族内阁”的成员
C.袁世凯的专制统治D.军阀混战和割据
2024-04-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百年党史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百多年以来,召开了多次重要的会议,某校历史社团围绕“百年党史和民族复兴”主题展开了研究。

(1)小明同学搜集并整理了以下重要会议,请将其填写到时间轴中相应的正确位置。(填写字母)
A.中共七大B.遵义会议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一大E.中共十九大F.中共八大

(2)请将下列会议与召开的地点正确配对。
地点
会议
A.西柏坡①中共一大
B.延安②中共七大
C.上海③七届二中全会

(3)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这一讲话的历史背景是(       )(单选题)
A.解放战争胜利在望B.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C.北伐战争顺利推进D.土地革命即将完成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历史意义?
(5)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列各项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单选题)
A.“两弹一星”发射成功B.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香港、澳门回归祖国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综合本题信息及所学,“百年党史”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请简要说明。
2024-04-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23-24高二下·上海·期中

5 . 材料一:“不自由毋宁死!”斯语也,实十八九两世纪中,欧美诸国民所以立国之本原也。自由之义,适用于今日之中国乎?曰: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

——梁启超《论自由》(1902年)

材料二:所以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我们人数居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我们对於人类全体的幸福,该负四分之一的责任。不尽这责任,就是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同时的人类,其实是对不起自己。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20年)

(1)材料一中梁启超对西方文化有怎样的看法?
(2)依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看法发生了那些变化?
(3)你如何理解梁启超关于中西文化看法的变化?
2024-04-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中国史(上海专用)
6 . 辛亥革命。

探究一:掌握革命的重大史实

(1)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离析,这是“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结果”。这里“孙中山领导的党”,主要是指(     
A.同盟会B.兴中会C.国民党D.革命党

(2)下面所示是某个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该同学记录的历史事件(     
时间:1911年
主力:新军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
A.响应了黄花岗起义B.推翻了南京临时政府
C.推动了同盟会的成立D.重创了清朝的统治

(3)“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集中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即要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的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近代民主国家。为此,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     
A.《天朝田亩制度》B.“明定国是”诏书
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1915年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后,很快护国运动便取消了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仅仅维持了十二天就被迫逃亡。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     
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B.资产阶级无法领导民主革命
C.各派政治力量不断分化重组D.军阀割据使共和制名存实亡

探究二了解革命思想的内涵

(5)请将下列孙中山革命思想按照表格配对。
主张:A暴力推翻满清王朝   B核定地价涨价归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内涵:A民权   B民生   C民族
革命纲领具体主张革命内涵
创立民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

探究三解读分析革命的史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

材料三   

材料四   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五   民国二年(1913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戴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戴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芳等《戴季陶传》

材料六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贵,不变更其条件。

——孙中山《告各友邦书》节选(1912.1)

(6)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综合探究一--探究三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
2024-04-1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代中国与不平等条约体系尺。
(1)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将下列的字母填写到对应条约内容。(涂答题卡)。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①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②通商: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
③通商: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④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⑤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⑥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⑦协定关税:在华进口货物关税税率与英国协商。   
⑧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常驻。   
⑨拆除大沽口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
⑩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
⑪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
⑫赔款4.5亿两白银。
(2)近代中国,列强不断侵华,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并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填写字母)。A义和团运动B虎门销烟C鸦片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E《辛丑条约》F《马关条约》G戊戌变法H洋务运动I辛亥革命

(3)下列属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情况的是(     
①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   ②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③鸦片烟毒损害人民健康   ④机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重大历史事件由若干历史事件构成,历史事件又由若干小的历史事件构成,由此可以列出历史事件的层次或等级,下列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维新变法——预备立宪——剪辫易服
B.义和团运动——创立拜上帝教——八国联军侵华
C.辛亥革命——公车上书——皇族内阁
D.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发表《狂人日记》

(5)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太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C.关于戊戌政变的通讯稿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6)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A.太平军B.洋务派C.八国联军D.义和团

(7)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是以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为标志;(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8)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打开了日本封锁中国的大门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确立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2024-04-1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抗争。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入的过程。西学东渐的内容依时代主题变换而变换。

(1)根据提示,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涂答题卡)
主题与思想:A民主与科学B三民主义C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A李鸿章B林则徐C李大钊D康有为
主题核心思想代表人物
了解世界开眼看世界④、徐继畬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奕䜣、⑤张之洞等
救亡图存进化论等维新思想⑥、谭嗣同等
民主革命孙中山等
科学启蒙③、马克思主义陈独秀、胡适、鲁迅、⑦等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实施历史的组织者或领导者。他们虽然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可以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

(2)将上述历史人物与其主张的观点一一对应。(填字母)(涂答题卡)。
“师夷长技以制夷”
“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3)洋务运动是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未能真正挽救中国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侵略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制度D.西方列强的破坏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王朝内部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思,人们提出的新对策,开始兴办洋务。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年内容的图片是:(     
A.B.
C.D.

(5)想要了解洋务运动时期湖北钢铁业的历史,主要查阅的企业资料是(     
A.开平煤矿B.湖北织布官局C.汉阳铁厂D.江南制造总局

(6)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这场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D.维新变法

(7)陈独秀曾撰文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旨在强调(     
A.共和体制并不能为中国带来真正改变
B.巩固民主政体需要加强文化上的觉醒
C.北洋军阀的混战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
D.政党政治的尝试只是一场荒唐的闹剧

(8)下面是对近代某一时期的知识归纳,该内容主题应是(     
维新思潮的涌动
反洋教斗争逐渐展开
反清武装斗争风起云涌
晚清的自救运动
A.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B.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C.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D.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9)《中华文明史》指出: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宣传了“师夷长技”的主张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2024-04-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史界新说

《联经中国史》共九卷,每卷“标题”所注之“副标题”彰显了史家对这一时代的认识。

(1)据下表提示,填入适当选项,使“标题”与“副标题”相对应。(填涂字母)
卷目标题副标题
第一卷上古史
第三卷华丽的贵族时代
第四卷隋唐五代史
第五卷传统的延续与变迁
第六卷
第七卷明史多元转型的华夏再造
第九卷近代史跨国交织下的帝国命运
A.多族群视角的古代文明B.宋史C.魏晋南北朝史
D.民族交融的世界帝国E.辽金元史F.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

(2)判断表中缺失的第二、第八卷当是(       )(双选)
A.秦汉史B.清史C.中华民国史D.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下列史事,能佐证表格中“民族交融的世界帝国”影响力的有(       )(双选)
A.四大发明此时传至西方B.西方教士来华传授西学
C.古代日本多次遣使来华D.越南科举制度效法中国

(4)举例说明第七、九卷中明代社会的“多元转型”及近代中国如何受到了“跨国交织”的影响。
2024-04-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卷
10 . 革命先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邹容(1885—1905年)十六岁时,其舅以谭嗣同为例告诫邹容“中国之弱,仍是天运盛衰之理”,但他却回应“仁义所在,虽粉身碎骨不计,乃人之义务也”。

(1)根据材料一中信息,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单选)
A.少年邹容志在科举B.邹容之舅笃信孔孟
C.民国政府鼓励革命D.戊戌变法影响甚大

材料二 1902年邹容赴日留学,因与清廷驻日官员冲突,邹容携人“排闼(撞门)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次年,其所撰《革命军》问世,开篇即称欲使“黄帝子孙皆华盛顿”。但其笔下的“皇汉民族”在外族入关后便称“顺民”;“联军破北京,称某某国顺民”;香港人更“立维多利亚纪念碑”。

(2)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两支攻破北京的“联军”,分别是_____联军和_____联军。
(3)结合时局推测,邹容写“皇汉民族”之事,意在(       )(双选)
A.反思国民心理B.实现改良目标C.终结科举制度D.呼吁民众觉醒

材料三 据统计《革命军》问世后不久即销售110万册,孙中山阅后称其功效“不可胜量”,并在改组兴中会期间确定“今后同志当自称为军”“以记邹容之功”。1912年,孙中山批示邹容“照陆军大将军阵亡例赐恤”。

(4)根据材料二、三,写出孙中山追授邹容大将军衔的理由。

材料四 1903年,清政府要求上海租界逮捕章秉麟、邹容等人,因挚友蒙难,邹容自投捕房,后病死狱中。然1929年,国民党浙江政府开设“革命纪念馆”,竟将邹容事迹列入“落伍者的丑史”展区。鲁迅听闻此事后立即为邹容辩护。现今邹容墓仍矗立于徐汇区华泾镇。

(5)综合上述材料,从立场、性格、经历、贡献的角度评述邹容的生平。
2024-04-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