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诗歌中的历史

诗歌可以反映社会风貌,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过去的时代。有小组搜集了毛泽东的诗歌,开展“诗何以载史”的项目化学习。

(1)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不可沽名学的“霸王”(项羽)生活在(     )(单选)
A.中华文明起源时期B.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时期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
(2)材料二中提到的秋收起义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以下事件不是在土地革命期间发生的是(     )(单选)
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武昌起义
(3)材料四中“红军不怕远征难”,其中远征的起点和最终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分别是(     )(单选)
A.井冈山     吴起镇B.瑞金     吴起镇
C.井冈山     甘肃会宁D.瑞金     甘肃会宁
(4)毛泽东曾在遵义会议上说长征“是由于犯了路线错误,被敌人追赶得不得不走的。”这种审视历史的视角当是(     )(单选)
A.延续与变迁B.量变与质变C.目的与手段D.内因与外因
(5)若用于研究秋收起义,材料二属于(       )(A.文献史料/B.口述史料/C.实物史料);材料三除了能用于研究毛泽东重庆谈判后的心态外,还能用于研究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       )的信念。重庆谈判后,国共双方签署了《(       )》。
(6)1935年,朱德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第一次提到“长征”一词,他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其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中将“长征”译为“Long March(直译为:长途行军)”;而国民党方面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一直将中共的长征诬称为“西窜”。你如何看待各方对“长征”表述的差异?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2 . “二世即位”之谜

2016年,湖南益阳兔子山出土了一批秦竹简,其上记载的内容引发了史学界关于“二世即位”是“即位”还是“篡位”的激烈争论。

材料A:前 209 年,始皇帝薨,举国哀悼,朕(即胡亥)奉诏即位。

——改译自兔子山秦简《秦二世元年文告》

材料B:前 212 年,始皇坑儒,皇长子扶苏上谏,始皇怒而放其去上郡监军。前 210 年,始皇病重,召扶苏回京,令未发即病逝。李斯胡亥改诏赐死扶苏,篡位。

——改译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C:按当时的传统,皇太子一般不出京,不担任军中职务,而扶苏出京担任监军,这就 是不立他的意思。《史记》所载篡位一说不尽可信。

——吕思勉《秦汉史》(1944)

(1)以上三个材料,属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__,属于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的是______,属于后世学者著述的是______。(填编号)
(2)根据材料,完成下列时间轴。

(3)判断上述材料分别属于“即位说”还是“篡位说”。
材料一:______;材料二:______; 材料三: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二世即位”之谜?请说明理由。
2024-02-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记载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行政管理制度严密B.法律实行轻罪重罚
C.地方官员权力较小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2024-02-22更新 | 190次组卷 | 33卷引用: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C卷)
4 . 近代中国政治转轨
课后,等级班学生对“近代中国政治转轨”专题颇感兴趣,并尝试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环节一:借助时间轴简单梳理近代中国大事记

材料一:


A.八国联军侵华B.洋务运动开启C.戊戌变法改制D.辛亥革命爆发
(1)将上述字母所示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对应的横线处。(填涂字母)
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环节二:补充19世纪50至60年代的史料

材料二:自广西用兵以来,奏报军饷及各省截流筹解,已至二千九百六十三万两,各省地丁、盐课以及关税、捐输,无不日形支绌。

——(清)《文宗实录》卷97

自军兴以来,各省丁潜等款,纷纷奏留,供本省军需,于是户部之权日轻,疆臣之权日重。

——(清)曾国藩《江西牙厘请照旧经收折》(1864年)

注:《文宗实录》起自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止于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出现怎样的现象?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分析导致此现象的原因。
环节三:将目光转向清末民初的历史现象

材料三:1900621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的名义,向英国等十一国同时宣战。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闻讯后致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此后出台的《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两湖总督张,允认真切实保护。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清末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化是(     
A.中央权威日渐衰微,地方权势同步萎缩B.中央权威不复存在,地方权势逐步扩张
C.中央权威日渐衰微,地方权势逐步扩张D.中央权威不复存在,地方权势一手遮天

材料四: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帝任命。陆海军直接皇帝统率,但对内使用时,应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此外不得调遣。国际条约,非经国会议决,不得缔结。国会议决事项,由皇帝颁布之。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911113日)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日)

(4)材料四中两份文本的内容体现了哪些基本的政治思想?概括20世纪初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环节四:研读教科书文本,进一步探究民国时期的政治特征

材料五: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奉系的张作霖,同样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5)综合材料,联系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政治转轨这一历史现象。
2023-12-13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辛亥革命。

探究一:掌握革命的重大史实

(1)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离析,这是“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结果”。这里“孙中山领导的党”,主要是指(     
A.同盟会B.兴中会C.国民党D.革命党

(2)下面所示是某个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该同学记录的历史事件(     
时间:1911年
主力:新军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
A.响应了黄花岗起义B.推翻了南京临时政府
C.推动了同盟会的成立D.重创了清朝的统治

(3)“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集中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即要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的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近代民主国家。为此,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     
A.《天朝田亩制度》B.“明定国是”诏书
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1915年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后,很快护国运动便取消了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仅仅维持了十二天就被迫逃亡。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     
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B.资产阶级无法领导民主革命
C.各派政治力量不断分化重组D.军阀割据使共和制名存实亡

探究二了解革命思想的内涵

(5)请将下列孙中山革命思想按照表格配对。
主张:A暴力推翻满清王朝   B核定地价涨价归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内涵:A民权   B民生   C民族
革命纲领具体主张革命内涵
创立民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

探究三解读分析革命的史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

材料三   

材料四   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五   民国二年(1913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戴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戴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芳等《戴季陶传》

材料六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贵,不变更其条件。

——孙中山《告各友邦书》节选(1912.1)

(6)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综合探究一--探究三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
2024-04-1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民族交融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各民族间长期的交融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A.民族交融          B.多民族政权并立与统一       C.早期国家     D.明清     E.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建:远古人类、_与秦汉
(二)_②_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③_与隋唐
(三)_④_:辽宋夏金元
(四)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

小李同学就提纲(三)的主题进行研究,找到了下面一则材料。

材料:辽宋夏金时期,宋人自称“中国”,辽人、夏人、金人也自称“中国”,因而这一时期的“中国”是复数,元朝第一次将复数“中国”变成了单数“中国”。

——摘自《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试论统一多民族中国及其疆域的形成》问题:

(2)辽、夏、金政权分别由                              民族建立。
(3)“元朝第一次将复数中国变成了单数中国”,其含义是            
(4)若就这一话题进行讨论,下列三则史料分别涉及                    、_         等重要举措。

材料:《元史·百官志三》“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材料:《元史·百官志七》“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

材料:《续修台湾县制》“元之末,于澎湖巡检司,以隶同安。”

2024-05-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六校联合调研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南海I号”的发现

1987年广东省台山海域发现了一艘南宋沉船,后被命名为“南海I号”。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船体最大、文物储存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A.船体残长约22米,最大船宽约9米,有15个船舱

B.瓷器数量最多,以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瓷器为主

C.大量金器、铜器、铁器、锡器等,数量仅次于瓷器

D.大量金币、银铤、碎银、铜钱

E.生活用品、渔猎工具、动物遗骨、可食用植物遗存等……

(1)小李参观博物馆并阅读考古报告,整理了文物资料(见上图),请帮他选择有关资料完成填空。
示例:选择资料E,可以研究宋代船员生活
选择资料________,可以研究________
选择资料________,可以研究________

从“南海I号”可以管窥宋代的对外贸易。“南海I号,出水物品以瓷器为最大宗,小李对如下两件特别感兴趣,为此搜集了相关说明文字:

照片

名称六棱执壶福禄纹扁壶
说明这种器皿在中国考古发掘中尚未发现,但是造型与中亚大食地区使用的金银器皿相仿此壶两面印有“福”“禄”字样及花鹿纹,其造型与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相似
(2)从上述器皿图片及说明中可以读出哪些历史信息?
(3)为在历史长河中了解“南海I号”所反映的宋代对外贸易,小李制作了如下时间轴,请按要求完成填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4)从地理环境的视角去理解“(陆上)丝绸之路”,以下名称中最合适的是(单选)(     
A.沙漠绿洲丝绸之路B.草原丝绸之路
C.游牧地区丝绸之路D.中亚丝绸之路

“南海一号”的发现使昔日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变得更为清晰,宋元时的国际大港泉州也日益引人注目。小李找到了三段关于泉州的史料记录。

资料一   “带着满船的胡椒、芦荟木、檀香木、樟脑、精选的香水、珍贵的玉石珠宝、海枣、衣料等货物上岸,…街上有众多的游灯和火把,到了晚上这个城市被映照得特别灿烂;泉州港甚至比辛迦兰(广州)还大,它所在的江水又广又宽,滔滔奔流入海,整个江面上充满了一艘般令人惊奇的货船,有的来自阿拉伯,有的来自大印度,有的来自锡兰,有的来自小爪哇,还有的来自北方很远的地方,如北方的鞑鞋(或指俄罗斯),以及来自我们国家的和来自法兰克其他王国的船”。

——1271年意大利商人雅各抵达泉州后写《光明之城》

资料二   “诸蕃有黑白二种,皆居泉州,号蕃人巷。”至晚自两宋之交时起,泉州城镇南门附近即逐渐形成蕃商聚居街区,迨南宋季年,在州城之南,即泉南是所谓的“蕃坊”。

——(南宋)祝穆在《方舆(论) 或 与胜览》

资料三   宋朝“胡贾航海踵至,富者赀累巨万,列居城南。”而南宋乾道七年汪大猷知泉州时“蕃商杂处民间”。

——乾隆《泉州府志》

(5)对泉州盛况的描述上,上述材料在哪些方面可以互证,试加以说明。
2023-07-10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随着新史料的不断出土,对于秦朝的历史也有了重新的认识。比如秦二世到底是如何继位的?是密谋篡位,还是奉诏即位。为了探讨史事真相,需研读收集到的相关材料。

材料A:秦始皇驾崩,天下百姓悲痛万分。(公元前209年)朕(胡亥)奉始皇帝遣诏即位,改元更新。

——改译自兔子山秦简《秦二世元年文告》

材料B:公元前212年,始皇下令“坑儒”,扶苏(始皇长子)进谏,被斥至上郡做监军。公元前210年,始皇病危,下令扶苏回咸阳,令未发始皇便卒于沙丘。胡亥、李斯等篡改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

——改译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C:始皇东巡卒于沙丘。此前,长子扶苏先已谪罚到上郡做监军。当时政治上的惯例,太子是不出京城、不做军队中事务的。扶苏被派到军队中做监军,就表示不立他的意思。《史记》所载假造诏书等事不足信。

——改编自吕思勉《秦汉史》(1944年)

问题
(1)区分材料性质:上述材料中源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源于考古实物的是____,源于后世史家著述的是____。(单选)
(2)辨析上述材料,判断三则材料分别支持“即位说”还是“篡位说”。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二世即位”之谜?说明理由。
2023-07-03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中国的商业广告,是了解近代社会风貌的新史料。以下是1930年代上海的若干广告:

A.先施公司

《东方杂志》1930年

B.亚浦耳电器

《东方杂志》1934年

C.春季旅行

《旅行杂志》1935年

D.小学生分年补充读本

《东方杂志号外》1935年

补充说明:

A.公司为华侨创办。广告上书“凡内地不能购到之货物,或虽有而不合用者,请向上海先施百货公司邮寄部函购,保证可靠、迅速、便宜”。
B.品牌由华商创办,品牌名中的“亚浦”取德国、荷兰两个著名品牌之用字,更寓意着“执中国工业牛耳”的决心。广告上列举的产品有电灯泡、电风扇、电火炉等。
C.刊登广告的京沪沪杭杭甬铁路管理局还提供设计旅行线路、介绍食宿等服务,上书“南京、栖霞山、镇江、无锡、宜兴、苏州、昆山、青阳港、常熟、松江、嘉兴、杭州、莫干山”等地名。
D.广告绘有先进交通工具和工矿图案,广告词写有“全书六百册,(一)全部合购,可成完全小学生图书馆;……(三)已购《小学生文库》或《幼童文库》可免购重复之书”。
(1)四则广告内容折射的时代特征是(     )(双选)
A.北洋军阀割据地方B.国共合作轰轰烈烈C.民族工业大力发展D.交通进步影响生活
(2)从先施公司广告中能窥见当时(     
A.华侨垄断邮政业务B.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C.邮购业务成为主流D.邮政资费非常低廉
(3)亚浦耳广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     )(双选)
A.已能生产重工业设备B.具备与外商争利信心
C.摆脱了官僚资本危害D.产品种类有一定拓展
(4)春季旅行广告透露出当时的中国(     
A.北京上海铁路运输发展成熟B.旅行业有季节性淡季与旺季
C.部分人群文化娱乐生活拓展D.政府部门与外商资本相勾结
(5)小学生读本广告间接说明(     
A.当时小学都设有学校图书馆B.小学教材形成体系蔚为大观
C.小学教育采用完全西式教育D.读本已能传播先进科学文化
(6)相对传统文献材料,广告作为“新史料”,其新在何处?
(7)若依据以上材料,说明“1930年代中国社会之进步”的观点,则过于偏颇。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要说明理由。
2024-04-01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国殇”南京大屠杀

近日,某高校教师宣称南京大屠杀缺乏史料支撑,质疑30万遇难人数, 引发众多关注。对此,某高中研究小组开展历史探究,搜寻到下列史料。

材料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光普的口述证言(下图为唐光普的登记表与伤痕展示照片,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12月 18日下午四点左右,我们被反绑带到上元门大窝子江滩。晚上八九点,日军开始屠杀时,枪一响,我就顺势倒地。

材料二   南京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判决书》 (资料出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 节录:

材料三   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斯迈思 1937年12月27日书信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 :今天早上有个人身上带着五处刀伤来到大学,他说他们一群人被驱至古林寺,在那儿被 130 名日本士兵用作刺刀靶子。

材料四   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并家又一1937年12月22日日记摘录。   (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 :一路连打带骂地拉着 160余人出了外国人居住的街区,来到古林寺附近筑有地堡的要塞地带。将他们关进池塘边一间单独的房子里,然后5人一组地带出来用刺 刀刺死。

材料五   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资料出自朱成山《1998~1999年南京江东门 “万人坑”遗址的发掘和考证》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其中包括1998~1999 年间发掘出 208具遇难者遗骨的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经骨密度检测,该处遗骨埋葬时间距检验时间为60年。据史料记载和幸存者回忆,慈善机构曾于 1938年初在此掩埋。

材料六       (美)张纯如著,杨夏鸣译: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东方出版社2007 年): 《南京浩劫》为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Iris Chang,1968~2004) 著,作者实地采访多位大屠杀幸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被遗忘的历史事件。


(1)请设定一个标准,对上述六则材料进行分类。   
(2)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能否相互印证? 阐述理由。
(3)上述材料中,能直接回击“质疑30万遇难人数” 的是哪一则材料? 阐述理由。   
2024-03-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