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这种庞大的宗族共同体便构成了这一时期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庭形态,除了宗法贵族集体大家庭之外,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尚被包含于宗法大家庭以及各类共同体(如村社)的外壳之中。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由此,秦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这种家庭具有结构简单、内部关系单纯而亲昵、人数少等特点。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前后秦的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分户政策的意义。
2021-10-16更新 | 199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材料2   近三十年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发生根本变化。我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国际作用越来越重要……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各界人士也纷纷抒发怀乡思旧之情,诉述“认同回归”之愿,提出种种建议,热烈盼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我们认为,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材料3   


材料4   



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以前,宰相仅在皇帝一人之下,统管军、政、财各权。宋太祖时,军政大权归枢密院掌握,财政大权归三司使掌握,宰相只有管理民政的权力。后来,赵普出任宰相,宋太祖为了防止他专权,又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宰相的权力。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参知政事得与宰相于政事堂同议政事,轮班知印职权礼遇接近于宰相。

——摘编自史伸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二   朱元璋废相后,不久便开始设置殿阁大学士。到成祖时,正式形成内阁,内阁最大的权力即为“票拟”,《明会要·职官志》日:“内阁之职同于古之相者,以其主票拟也。”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清代学者赵翼认为明内阁首辅“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摘编自李建国《略论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中枢机构调整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调整的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中枢机构的发展演变趋势。
5 . 国家结构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帝国建立了单一制的郡县制统治,但是实际上,战国列国相互并立的国家观念以及更为古老的分封制传统并没有完全被统一的、郡县制国家观念所取代。统治阶级内部对新帝国建立怎样的国家结构本身即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赞同分封的人很多;六国的政治势力、社会势力仍存,恢复列国并立统治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仍然十分突出。

材料二 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采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 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郡县制国家观念受到的挑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概括其导致的主要 问题,概括汉武帝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2021-10-2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儒家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妤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的领域,他的大一统的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上)》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再现,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代初期,皇权同样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进行垄断和遏制。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过董仲舒改造后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7 . 材料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是以宗族组织为基本组成单位的。春秋晚期,宗族逐渐解体,庇护依附民的功能丧失,自由民随之大量出现。由此,各国先后创设基层行政组织。齐国是最早实行以乡里制度为基层组织的国家,齐国居民编制与军事编制相统一。《国语·齐语》记载:管子于是制国(城市及其郊区):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制鄙(远离城市的地区):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是故正之政听属,牧政听县,下政听乡。

——摘编自何怀宏《世袭社会及其解体一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齐国基层组织制度的管理模式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齐国基层组织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
2021-07-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王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晚清时,以“西北史地学”为代表的边疆治理研究掀起第一次高潮,时人开始认识到重核心区轻边缘区的思路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海塞并重”的观念逐渐占据主导。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在台湾设置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置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划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统一军队指挥权力;并设置了许多兵备道,负责边务和对外交涉。

——摘编自张峥荣《清末治边政策的转变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嬗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治边政策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后期,大规模使用白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白银通行于全社会,从非法货币到合法货币,又发展为流通领域的主币,占据了货币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国白银时代由明代开端,白银作为中国铸币使用直至1935年废除银本位制,时间长达500年之久。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方式用于世界贸易有着直接的影响,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

材料二   白银货币化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时期,中国对全球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全球史开端的时候,海上贸易连接起一个全球市场和整体世界,中国白银货币化过程最终完成,中国的变革与世界的变革联系在一起。这一方面推动了晚明中国国家与社会的重大变由古代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另一方面,却也加速了转型期的社会动荡和治理难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视野:一个研究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后期白银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知识分子统统被打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臭老九”。1978年10月10日至11月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分批召开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座谈会。会议认为:知识分子队伍状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解放初期提出的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已经不适用于目前的情况。当前要继续做好复查与平反昭雪知识分子中的冤假错案工作。对知识分子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做到有职有权有责。调整用非所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此后,知识分子政策逐步得到落实。

——摘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概括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内容。
(2)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影响。
2021-05-2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5月押题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