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8 道试题

1 . 材料一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之墓。迄今已出土1万余件(套)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重要文物列表:

1木牍约200版,竹简约5000枚,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五色食胜》等,其中不少为失传的古代典籍。
2孔子徒人图漆衣镜摆放在刘贺床榻前,是集屏风、衣镜为一体的“屏镜”,上有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孔子像。
3粮库内发现有水稻、粟、甜瓜、梅等多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4大量黄金货币和金银饰的车马器,仅金器就有478件,重量约115公斤;种类包括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版等,以及以金银技法(鎏金银、错金银、包金银等)加工的车马器等。
5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是内地出土最早的“带有回首式走兽纹的马具”。
6作为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取骆驼,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

——摘编自王子今《海昏侯墓园考古与西汉史的新知》

材料二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字中(仲)尼,姓孔氏……

——《史记·孔子世家》

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据此推算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七年)(前566年)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非文物穿衣镜上的记载,2015年出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海昏侯墓相关文物展品对研究西汉历史有何史料价值?
(2)基于材料二,有人认为“《史记·孔子世家》有违历史史实”。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
2024-04-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传说尧、舜、禹代表的中原集团曾与长江流域的三苗集团进行过战争。考古显示:公元前2500年前后,曾经是长江中下游的石家河文化扩张的地盘被中原文化所覆盖,石家河文化的大批城址也被废弃并出现大量来自中原文化的因素。材料说明(     

A.战争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交流B.中原文化领先石家河文化
C.考古成果证明传说的真实性D.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024-03-3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邓州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下表为各种材料对唐太宗释放囚犯的不同记载。由此可见(     
材料出处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七德舞》(唐)白居易作
十二月辛未,亲录囚徒,归死罪者二百九十人于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后应期毕至,诏悉原之《旧唐书》(五代)刘昫等撰
贞观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新唐书》(宋)欧阳修等撰
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已来,绝不放赦《贞观政要》(唐)吴兢撰
A.四则材料的记载大同小异基本一致B.白居易诗篇为文学作品不具备学术价值
C.《新唐书》记载细节详实最为可靠D.应搜集更多史料研究唐太宗的释囚现象
2024-02-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河南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材料二   洛阳龙门石窟浮雕《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局部)

材料三   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州府 事务,并可世袭,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起政不易其宜”,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元朝结束 了唐末五代以来多个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再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为巩固边 防,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广泛而直接的管理,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和元朝经略边疆的措施,各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5 . 下面图文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出自江西省永新县北田村贺页朵(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之手。红军主力长征后,贺页朵因伤留在永新坚持斗争,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将入党誓词藏在屋檐下,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取出来。这份珍贵文物(     
牺牲个人。
言首泌蜜(严守秘密)。
阶级斗争。
努力革命。
伏(服)从党其(纪)。
永不叛党。

——贺页朵珍藏的入党誓词

①展现了国民革命的历史场景   ②誓词中的错别字削弱了史料价值
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是共产党员坚定信仰的历史见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1-20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江苏徐州·阶段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831日),《孙中山全集》第1

材料二


油画《武昌首义》

材料三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张海鹏《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阐述此类史料的类型及价值。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的理解。
2023-12-25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青铜礼乐重器。两周时期,礼乐制度发达,钟文化也蔚为大观,曾侯乙编钟正是这种礼乐文化集大成的产物。编钟的铸制集中反映了范铸技术的新水平。全套编钟共65件,钟架长7.48米、高2.65米,钟体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是名副其实的编钟之王。编钟及钟架、钟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音律学专著。对编钟的研究,印证了七声音阶、十二律、十二个半音体系、一钟双音、和声概念在中国先秦的存在。同时,这些文字也是楚系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书法总体偏于美术化,是南方花体篆书的典型。

——摘编自刘玉堂、张硕《文化史视野下的曾侯乙编钟》

材料二   在唐宋时期。家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重视,出现了家训的范式,并且在方法上、形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相对系统的家法和族规,从而家训开始以一种系统化的形态出现。同时儒学的重新整合和复兴,为唐宋时期家训的理论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新儒学的出现,使唐宋家训开始理论化,从而为唐宋家训由上而下的系统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发展演变模式探析》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将鸦片战争以来国人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提升到了“对传统求解放”这样更加自觉和深刻的层面上来。同时,长期积累的盲从西方的非理性倾向也被放大了。“对西方求解放”这一新的诉求的提出,不仅是欧战后西方现代思潮变动的影响所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自身的可贵超越。

——摘自郑师渠《完整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内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曾侯乙编钟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元素。结合所学,指出商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史料价值并简述该时期青铜铸造业发展概况。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唐宋时期家训呈现的新特征。结合所学,分析“新儒学”对宋朝基层教化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求解放”和“对西方求解放”的主要表现,并分析新文化运动实现“可贵超越”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李秀成给呤唎购买物资和武器的凭证

(注:呤唎,英国人,曾是海军军官。1861年,呤唎正式加入李秀成的太平军。)

——[英]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史料二   当忠王(即李秀成)在苏州时,尝竭力欲禁抢掠之风,悬重赏以幕奇才。谓有能出力禁绝焚掠之事者,立酬巨金,并颁以爵位。又下令三通:一不许杀平民,二不许妄杀牛羊,三不许纵烧民居。有犯其一者,杀无赦。


(注:1860年容闳曾到天京并会见过洪仁玕,1861年经苏州回到上海。)

——容闳《本学东渐记》

史料三   换个朝来立个王,带兵最数好洪(秀全)杨(秀清),吃饭官兵同张桌,睡觉官兵共个房。

——彭大雍等《洪秀全传》

材料二   太平天国虽然自身无力承担起开启中国近化进程的重任,但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它仍然产生了重要影响,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胡水玉、罗明先《浅析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分别指出其对探究太平天国历史的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
2023-12-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地区部分学校天一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题
9 . 据学者考证,“大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诗经•商颂》,此处的“水”仅指黄河中下游的河济地区。而在战国《尚书•禹贡》中,禹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其活动范围远远超越了商周之地,甚至达到了钱塘江地区。这可以说明(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B.夏统治区域范围较大
C.战国时期水患频发D.传说故事无史料价值
2023-12-16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联考(12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zhao),岁鼎(最吉利时候),克昏夙(木星上中天的天象)有(拥有)商。

——(西周)利簋铭文

材料二   时甲子昧爽(天蒙蒙亮),王朝(zhao)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曰:……今予(我)发(姬发)惟恭行天之罚。

——《尚书·牧誓》

材料三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建立西周,定都镐京。西周继承了夏商的基本制度并加以改善和创新,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以宗法制为根本,多数诸侯国都分封给同姓的家人,少数分给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人,由此形成了“周天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更好地统治了西周初期的王室体系,实行井田制促进了奴隶社会的发展,创造礼乐制来维系阶级礼仪规范。

——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

(1)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对夏商制度继承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这种继承与发展的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