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最主要粮食输出地,湖广地区在明中叶已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称,湖北江陵县“附郭膏腴之田,每亩收获不下五六石”。清代粮食生产大发展的还有四川,雍正时已有“产米之乡”的美誉,并被人称之谓“各省米谷,惟四川所出最多”,水稻亩产达到6-7石。再有像中国台湾的开发,以及广西成为粮食输出省等等,都说明清代粮食生产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从明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引进了大量原产美洲的番薯、玉米、花生等高产耐瘠作物,迅速改变了中国农业作物的种植结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产潜力。

——据柏舟《中国粮食地图: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守护的饭碗从哪儿来》等整理

材料二   英国的农业革命从16世纪中叶开始并持续到18世纪。随着16、17世纪英国人口回升,加之城市和乡村手工业迅速发展,非农业人口比例扩大,农业不得不向深度发展。英国农业革命的核心是一系列技术改良和新技术发明,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项:推广三田轮作制、发明“草一田轮作”制、引入肥田作物。三田轮作制下,17世纪英国春播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大幅度增长。“草一田轮作”制下,收获与种子之比由10:1增加到20:1以上。饲料作物引入的直接后果是牲畜数量大增,同时导致肥料充足,带来粮食高产。上述种种举措,使英国在“17世纪的全球危机”中摆脱了饥荒。

——摘编自向荣《告别饥荒:近代早期英国的农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农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明清时期相比,英国16—18世纪农业生产的不同之处。
2023·广东肇庆·一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10月,抗战后方的《大刚报》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探究国人对战争形势及国内外重要政治问题的意向,收到了主要来自湘、桂、粤、赣四个省区的民众回信。以下为该民调的部分材料:

1:《大刚报》1942年民意调查部分结果统计(有删节)

序号问题及结果统计
你认为中国抗战,究竞能不能得到最后胜利?
能:占99.5%未置可否:占0.5%
2你主张联合国家,应该先以全力解决德国,还是先以全力解决日本?
日本:占69.4%德国:占30.6%
在联合各国未以全力打击日本之先,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先行反攻?
要:占50.8%不要:占48.2%未置可否:占1%

2:调查结果之分类统计(有删节)

性别男:占94.6%女:占5.4%
年龄20岁以下2030304040岁以上
52.5%26.8%14.1%6.6%
职业学生公务员商人军人工人自由职业农民其他
39.6%19.9%14.8%14.6%7.7%1.27%0.8%1.33%

——据杨天宏、宋仕宏《抗日战争转机与社会心理变化—以1942年(大刚报)民意调查为中心的探析》整理


(1)根据材料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刚报》民意调查反映的民众对抗战前途走向的认知,分析这种认知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表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大刚报》调查结果的史料价值。
2022-11-12更新 | 38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财政供养与社会转型】

材料   在传统社会,财政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统治者的政权,为政权相关服务人员提供薪俸。这些由国家财政支付薪俸的人员,被统称为财政供养人员。财政供养率是指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比率,它是探讨政府运行成本是否合理的重要视角。

16世纪明朝财政供养人员主要包括文官、吏员、武官、廪膳生员、太监和宗室人员(明朝后期被供养的宗室人员数额尤其庞大),按最低数额估算得出,当时的财政供养率为1657。大约同一时期的英国都铎王朝,财政供养人员大体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在王室内部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人员,二是为国家服务的高级官员,共约800余人,财政供养率约为11977。彼时英国受国王财政自理原则的影响,要求英国王室财政收入划分为王室领地正常收入和议会授权的税收两种,限制国王的收入和供养人员。最终,两国不同的财政供养影响了两国不同的发展模式,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摘编自张殿清、王玉亮《社会转型视野下的16世纪明朝财政供养率研究——兼与英国都铎王朝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中英两国财政供养的不同之处,分析明朝财政供养不同于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世纪中英两国财政供养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4 . 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传播,也带来了冲突和文化认同等新问题。

材料一:拓跋鲜卑自走出大兴安岭森林,一直在草原地带活动,而且逐步向南发展,到达江淮地区…这个帝国从崛兴到衰败,曾一再迁都。一则表现了游牧民族的本性,更重要的是基于政治的需要。

——陈正样《草原帝国》

材料二: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人口的聚散离合真实地反映了各地区的兴盛衰败。全国人口迁移加快,呈现出“孔雀东南飞”的局面。而河南省地处中原,交通发达,物产丰富。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四大发明中三项技术发源于河南,古都最多,名人辈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全国第一。2016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中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首位。文物古迹众多,旅游源丰富。但人口外流日益严重是河南省在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障碍。研究如何留住人口和吸引人口是当前河南面临的重要课题。

——摘自互联网


(1)材料一中的“帝国”指的是什么?指出拓跋鲜卑迁徙的原因?
(2)拓跋鲜卑的迁徙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河南在留住人口和吸引人口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2023-04-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023·北京通州·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工业布局对于各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图中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因为

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1                                                                        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2


①新中国成立初工业分布的不平衡                           ②基于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
③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战争威胁                           ④配合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3-05-07更新 | 34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6 . 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现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1)请写出材料一中“值得信赖的政府”的名称。结合所学,列举政府建立初期“合理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代宦官根本性的转变是由“事务型”秘书上升为“政务型”秘书,正是通过这样的身份转宦官取代了朝中大臣,成为皇帝最信任之人。宦官政治角色的这种转变,其深层次的原因(     
A.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B.宦官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
C.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D.废除丞相后处理政务的需要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初期,主要的问题是有地无人耕种,直到高宗显庆年间,河南一带仍是“田地极宽,百姓太少”。所以,唐朝统一全国后,立即颁布均田制。为保证有足够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隋末的教训,就是驱使大量的劳动力去服徭役,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唐太宗认为,只有减省劳役,使有限的劳动力用在耕稼上,并且不因劳役耽搁农时,百姓才能富足起来。事实证明,唐太宗的方针是正确的。贞观初连年遭受水旱虫灾,而大灾之后,即获得了大丰收,这既是民心所向,也是政策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摘编自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隋唐卷》


(1)根据材料,概括唐初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实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经济政策的作用。
9 . 人口迁徙改变了区域人文地理形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在1661-1812年这150年间,福建人口增加了9倍,耕地仅增加32%,人均耕地数从7.11亩降至0.9亩。道光年间“几乎年年有灾,灾区遍及全国”,维持生活“颇费踌躇,于是乎奔走外洋”。中国人移殖澳洲,“殆始于1840年到1859年之间”。随着中外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洋布“把土布消灭了百分之九十九”,“无业贫民乘北风附洋舶往国外图生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加强了对起义造反者的镇压,大量农民出洋避祸。如“广东新会平南王黄德滋,率部渡南中国海,最后抵达澳洲北部达尔文港,成为淘金工人”。

——张秋生《略论早期华工移居澳大利亚的社会历史条件》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伊拉克6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

——陈冰《全球难民治理的出路在哪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南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华工赴澳的国内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世界难民的主要来源区域。结合所学,分析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做出的努力。
2023-03-26更新 | 610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冬,中美两支王牌部队为扭转朝鲜战局在长津湖地区展开“强强对决”,该战役被称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在这场“钢铁人”与“钢铁武装”的较量中,志愿军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对于此次战役,英国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新闻周刊》评论:“也许这是美国历史上自珍珠港事件以来在军事上遭受的最惨痛的失败。”总结长津湖血战时,有一个说法,叫做“气多”战胜了“钢多”,“气多”的“气”,就是中国军人的气概!“钢多”的“钢”,说的就是美军的钢制武器装备。

——摘编自孙文晔《美国军事史上最大的失败,抗美援朝的转折点——血战长津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津湖战役中国获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长津湖战役的历史影响。
2023-03-2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五市(南驻信漯周)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