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邮票。该邮票画面反映出郑和下西洋
A.利润丰厚B.规模宏大C.范围较广D.和平交往
2 . 1920 年 5 月 1 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城市的工人、群众纷纷举行了集会游行,《北京大学学生周刊》《新青年》等杂志纷纷出版“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了李大钊、陈独秀的《五一运动史》《劳动者底觉悟》等文章,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这种现象表明
A.中国工人运动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B.推进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社会条件逐渐成熟
C.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D.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3 . 1938年8月,在纪念八一三抗战的讲话中,蒋介石说:“我们的战略,是以持久抗战,消耗敌人的力量,争取最后决战的胜利。”同年11月,蒋介石又说:“第一个时期的任务,在于尽量消耗敌人的力量,掩护我们后方的准备工作,确立长期抗战的基础。”据此可知,当时
A.正面战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B.国民政府已注意到民众作用
C.国民政府抗战态度转向消极D.国民党认识到抗战任务艰巨
4 .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初,中共中央组织了一次阅兵式,这次阅兵式最有可能是为了
A.纪念南昌起义B.纪念红军长征
C.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D.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5 . 材料   不同视野下孔子和儒学的形象

洋务运动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神明圣王,改制教主”
新文化运动时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的形象变迁与时代转换》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要具体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周代实行世官制,但是子孙在继承父祖职位时要经过王的册命,受命者也非常看重册命仪式,往往铸造青铜器(如鼎、簋、盘等)予以纪念。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观念的深刻影响B.周天子权威的削弱
C.以德治国思想的传播D.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8 . 1920年,全国各地的“五一”节纪念活动,除了哈尔滨是在俄共的影响下开展的以外,其余都是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进行筹备和组织的。工人阶级积极参与,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盛况。这反映了
A.国际运动促进中国劳工觉醒
B.先进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相结合
C.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以俄为师”成为先进知识分子共识
2020-02-11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期开学检测(线上)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材料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二战以后,主要参战国政府大多设立国家级哀悼日。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成为国际惯例。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依据;简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论,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90年前,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唐海英《弘扬井冈山精神   坚定不移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如何“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并领导了哪些革命斗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道路”的实践成果。并说说你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含义。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