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材料   1938年,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国内各个党派和各个阶级与各个民族的联合。针对敌人已经进行并加紧对中国分裂活动,中国共产党强调要团结国内各民族,在共同对日原则下,实现各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同时与汉族联合建过统一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在少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不同级别的行政机构,使少数民族享有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治权利,取得了成功的效果。

1945年,中共七大肯定了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工作,提出要改吾国内少数民族待遇,允许各少数民族拥有自治的权利。1946年3月中央对内蒙古工作的见进一步指出应确定内蒙古自治政府是非独立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仍属于中国版图,并为中国民主联合政府一部分。随后,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内蒙古的阴谋,并于1947年5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府。同时在陕甘宁、晋冀鲁等解放区也建立起一些县级以下民族自治区。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中央早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探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早期民族区域自治产生的历史影响。
2 . 良好的制度是一个国家走向振兴和强大的可靠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   真正成功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该公司的“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从民间融资,然后由民间经营外贸”的模式,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而且还带来了另一种意外的效果:既然大西洋贸易给这些股份公司带来利润,而这些公司的利益又由众多股东共享,于是,海洋贸易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服务与制造业务创造了一批非贵族出身的有产阶层;这些新的富有商人自然对他们靠冒险挣来的财富很看重,不希望王室通过随意征税或其他方式来剥夺、侵占他们的私有财产。由于英国自1215年后就有了一个初步的代议政治制度架构,虽然这些新的富有商人们多数并无贵族背景,但他们可依赖代议制下的议会对国家立法与管治产生影响。……革命之后又恢复议会制,这实际上在英国建成了虚君共和制,限制了王权。

——陈志武《再谈西方的兴起》

材料三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中国在“器物和经济改变”和“政治制度改变”方面所做的重要努力。
(2)运用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以17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中国为例,对“良好的制度是一个国家走向振兴和强大的可靠保障”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2019-01-30更新 | 4231次组卷 | 78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欲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2019-01-30更新 | 3313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安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述提出的背景是
A.“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被打破
B.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形成
6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条件是(            
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7 .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2019-01-30更新 | 6217次组卷 | 111卷引用:2017-2018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表。
朝代治国思想背景
《史记》:“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秦孝公时,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嬴政时,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等
汉初《汉书》:汉景帝时“禁官吏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减笞法,定箠令”“欲令治狱者务先宽”秦末以来的战乱使经济凋敝,民众嫌乱思安等
汉武帝以后公元前120年,关中水灾,董仲舒建议在灾区“顺应天意”,多种宿麦,缓解饥荒。汉武帝采纳,派使者劝导农民种植宿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力增强,面临内外威胁,汉武帝矢志创伟业

此演变表明
A.治国思想根植于时代的需求B.法家思想适合朝代新立之时
C.朝代不同需要的治国思想不同D.汉代综合使用儒、道两家思想
9 . 下列表述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
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C.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
2018-04-14更新 | 180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进入宋代,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在市场上从事销售和贩卖活动,甚至包括官员、士卒、僧尼等特殊群体,出现了“全民经商”的社会热潮。宋代出现“全民经商”的背景是
A.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动摇
B.城市发展促使坊市制瓦解
C.科举取士不再受人们重视
D.国家分裂对商业控制削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