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题画诗兴起,首创了诗书画融为一体的新形式,不少诗人既是书法家又是画家,他们的作品将诗歌、绘画、书法三种形象在单幅艺术作品中巧妙结合,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超越了文字和形象的简单搭配。唐代这一新形式(     
A.满足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B.吸收了传统文人画的创作特点
C.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D.体现了审美与文化价值的统一
2 . 宋人徐守信有诗言:“遥望南庄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南庄北宅眼前花,好儿好女莫谩夸。我若一朝身死后,又属张三李四家。”导致宋代这种状况出现的重要因素是(     
A.抑商政策弱化B.均田制遭到了破坏
C.土地政策调整D.农业生产利润下降
2022-11-14更新 | 51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高度繁荣的阶段。清代编订的《全唐诗》共录作者2300余位,诗作48900余首。唐诗以“近体诗”(格律诗)为主,其中又分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其他五言、七言古体诗以及杂言歌行诗也占不少比例。唐代诗作,或悲壮、或苍凉、或粗犷、或飘逸,实在难论穷尽。唐诗的作者队伍,上至帝王公卿、学者名流,下至僧尼道士,其间名家迭出,各有千秋。

——摘编自程裕祯著《中国文化要略》

材料二   明清中国社会的一大变化就是城镇的空前繁荣,官宦、土绅、客商、游人徜徉于茶馆、酒楼、店铺之间,饮食男女,奇装异服,恰是一幅呈现人生百态的浮世绘。中唐以来崇尚风雅的文人士大夫,也竞相世俗化。市井文化的繁荣,为明清小说的丰收准备了肥沃土壤。《中国图书总目》收明清小说713种,《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收明清小说670种,合计1300余种,蔚为大观。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编著《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诗歌在唐代高度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说发展成为明清时期代表性文学的背景。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初,继承南北朝时代骈体文、宫体诗的遗风,追求雕词琢句的形式美,内容却空虚贫乏,陈子昂反对这种只讲形式不重内容的文风,他在《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大声疾呼:“文章道尽五百年矣”,必须改变魏晋南北朝以来“采繁竞丽而兴寄都绝”,“逶迤颓靡,风雅不作”,发扬《诗经》风雅颂和西汉散文的优秀传统,才能使文学振兴起来。他在创作中就是贯穿了“诗以言志”,文必达意古雅的新文风。《新唐书》本传说:“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子昂所论著,当世以为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子昂在文学创作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子昂的文学创作主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某老师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落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地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影响“忽如一夜春风来”时期的因素是
A.帝国主义加剧侵略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付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丝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021-07-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积极倡导科举以经义取士,并把《孟子》列为考试科目之一,以改变“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的状况。他把改革科举看成是“一道德”,即统一思想,造就改革派人才的主要途径。照宁四年二月,王安石在所拟改革科举的中书礼子中,认为:“古之取士,皆本学校,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才皆足以有为于世。”因此他提出“宜先除去声病偶对之文,使学者得以专意经义”。“贡举新制”规定,应举人不再考试诗赋、帖经、墨义之类,而以《诗》《书》《易》《周礼》《礼记》为本经;《论语》《孟子》为兼经。第一场选考本经中的一经,第二场考兼经,都要“务通义理,不须尽用注疏”:第三场考论,第四场考时务策。同时废罢明经诸科,另设明法科,凡是原先应试明经诸科,而又“不能改试进士”科的,考明法科,“试以律令《刑统》大义断象,中格即取”。新的明法科,时称新科明法。

——摘编自白寿彝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变法为旧党所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诗赋水平高低容易评判,策论弄虚作假也难知道,因此看卷子难了;以学问论,经义、策、论,似乎较诗、赋为有用,以实际论,则诗赋与策、论、经义,同为无用。他们主张科举继续以诗赋为主。

考试是从前读书人的出身之路,所考内容非其所习,科举之人,是要反对的。于是至元祜年间回复旧法,而熙宁之法复废。但又有一班只习于新法的人,也要加以反对。于是折衷其间,分进士为诗赋、经义两科。南宋以后,遂成定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选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特点、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分析北宋科举改革受挫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显而易见的是,科举制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再同以往的察举、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比如说,唐代的“乡贡”,已经完全不同于察举制下的推荐,更不同于辟除制下的自行任免,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力,只不过是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明清的“乡试”,实际上已经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这种统一的选官标准和方式,排除了地方长官对政策的解释权力,即自行解释人才标准和按个人好恶取舍人才的因素。

——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西方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在19世纪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西方历史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的(局部)内容的比照: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摘编于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1)依据材料一说明,相对于传统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变化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比较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上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郭沫若在《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一文中明确指出,《诗经》中描述农业生产的诗歌有十多首,比如《信南山》《甫田》《大田》等,叙述了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这些诗篇可以说明当时
A.小农经济已经形成B.农业生产受到重视
C.农业技术相当发达D.浪漫主义是文学主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这一做法
A.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B.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统一
C.奠定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D.使“四书”成为儒学基础读物
2020-01-17更新 | 259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2020-02-22更新 | 176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