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续汉书·百官志》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离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僧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预有大效。”

——钱穆《国史新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四科取士”所指代的制度并归纳其选拔人才的标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比材料一,分析选官标准的变化并概括该选官制度的弊端。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三中选官制度的积极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匈奴人集中分布的区域建立了不同于内地的属国和道。唐代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羁縻府州,实行羁縻统治。由于边疆地处多民族交汇地带,塞外游牧民族侵扰中原和内部边民叛乱的情况时有发生。汉唐两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均采取“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之恩威并施手段,对边疆的少数民族叛乱势力予以坚决的军事打击。汉唐两朝通过移民实边、大兴屯田等措施,以发展经济为纽带,以开展贸易为手段,实现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上的往来互洽,为了实现大一统的政治诉求,汉唐两朝统治者一直重视对边疆的文教治理.“宣文教以章其化”.积极推行文化治理方略,以增强边疆各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实现边疆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以及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摘编自杨丽、叶珍珍《汉、唐北部边疆治理比较研究》

材料二   唐初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尤其是雄踞漠北的东突厥。唐初集中精力整合内部,而对突厥则采取隐忍防御之策。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至贞观三年(629年),唐王朝国力渐盛,于是战略目标开始从对内转向对外,战略方针也从单纯防御转为积极防御,进而发展为攻守兼备。对外的重点是解除正面的威胁,经过贞观四年(630年)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两次大规模对东突厥的反击作战,唐军先后平灭了东突厥颉利可汗及其余部,灭薛廷驼,平定铁勒诸部,北面的威胁基本得以解除。 于是唐王朝转而向西,经略西域。唐军首先击败吐谷浑,在河西陇右建立起牢固的前进基地.进而征讨高昌、龟兹等国,设西、伊、庭三州,设置安西四镇。到唐高宗时,进一步平定西突厥,唐朝不仅恢复并巩固了在西域的主导地位,而且影响波及中亚地区。至此,唐代治理边疆的战略基本达成了预期效果。

——摘编自周德钧《略论唐代治理西域的大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时期边疆治理政策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边疆战略成功的原因及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九章算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归纳成246个例题,主要解决土地的丈量与赋税计算,粮食加工与兑换比率,徭役均输的征发摊派,沟洫开挖和土方工程的修筑,纺织与制造业的生产,商品流通与关税等问题。由此可知,《九章算术》(     
A.与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密切相关B.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C.佐证两汉民众赋役负担较沉重D.说明古代基层治理水平臻于完善
4 .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的精神结晶和价值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事实上,正是转移到嘉兴南湖“红船”上召开最后一次会议,中共一大最终完成了全部重要议程,中国共产党才正式宣布成立,中国革命的航船才在新的起点扬帆启航。

——高凡夫《“红船精神”提出的考察与认识》

材料二   井冈山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生动体现。历史证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是关系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政治发展很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农业大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在共产党的导师著作里没有现成答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从中国国情出发,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郭亚丁《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

材料三   长征跨越了中国14个省份,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斗,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40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除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中国工农红军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

——白云涛《长征精神与长征文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并阐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寻找中国革命道路的困难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革命道路。
(3)据材料三、归纳红军长征所面临的困难。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从1980年的181.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8万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商品出口贸易总额的8.8%,赶超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演进趋势,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中国的贸易对象遍及全球,已经扩展至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秦迪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动及其优化研究》

材料二   目前,我国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为主,很多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具有相似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越来越激烈。此外,虽然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但是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不高,仍然以机械产品设备和轻纺工业品为主。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此外,近年来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摘编自陈相芬《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浅析》2011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78年至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著名的明清时期画家郑板桥曾任潍县县令,他关心民间疾苦,曾经为自己的一幅画《竹枝图》题诗说: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州曹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请根据材料,归纳郑板桥的绘画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意境?
2021-07-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1903年,上海英租界《苏报》先后刊出邹容和章太炎宣传革命排满的文章。租界当局应清政府要求,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先后在租界对“苏报案”进行了七次会审。主审是上海地方官员,原告是清政府,被告是邹章等人。原告和被告都聘请了西洋律师,陪审员是英国领事及公使团。经过七次会审后清政府宣布章、邹二人“阴谋颠覆政府”罪名成立。可公使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判决无效。双方继续对峙了两个月之久。1904年初,公使团方面表示,如果再不结案,就要将在押嫌犯释放。清廷担心竹篮打水,只好再次让步。最后,庭外做出终审判决: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历时将近一年的“苏报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百家讲坛》杂志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上海租界的司法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9-03-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复习诊断(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圣七年(1029年)《天圣编敕》修定进呈后,仁宗发布诏书:“见行编敕及续降宣敕其未便者,听中外具利害以闻。”详定编敕所回复说:“准诏,新定编敕且未雕印,令写录降下诸转运、发运司看详行用。如内有未便事件,限一年内逐旋具实封闻奏。当所已写录到海外行编敕并目录共三十卷。”天下官吏百姓均可指陈得失。政和元年(1111年)修撰编敕,徽宗命各地“晓谕官吏诸色人,如有见得见行敕令、续(降)等条贯,有未尽未便合行更改,或别有利害,未经条约者,指挥到日,限两月内具状分明指说,实封,经所在投陈。随处州军附急递至京,仰都进奏院直赴本所把风下”。宋代设有提举印造编敕所,专门负责编敕印刷。熙宁六年,提举印造编敕所奏言:“新敕刊本将毕,虑中书、枢密院更有合入条约及续降条约,乞候来年颁降。”宋法律的颁布传达渠道,最初有两个,一是转运司,一为进奏院。宋还采取榜示公告的形式让百姓大众知晓。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六日大赦诏书,进奏院七日即递送到京东西路曹州。大赦令到达地方后,“沛然之泽,无所不涤”。

——摘编自戴建国《宋代法律制定、公布的信息渠道》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法律制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法律公布传达的有利条件。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帝国的国势已相当强大了。可是当时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势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不断发展;三是匈奴不断入侵,两越不停制造事端,使得西汉王朝边境不宁。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避免外敌还未进攻,而王朝内部就先行瓦解的局面。

——据《百度百科·推恩令》

材料二   “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改变节度使割据一方,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不使北宋成为继后周以后又一个短命的朝代,宋太祖、太宗及其后继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国古代史·下册》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

材料三   “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
2024-02-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寿终正寝、新的民国建立7年之后,爆发波及全国、影响弥久的五四运动,并非偶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在晚清以来中西文化大碰撞中,许多爱国者一直比较羡慕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富强,把它们视为中国仿效的榜样……正在中国对现实不满意,对未来又迷茫,在中国的北方,传来十月革命的炮声

——改编自胡献忠《“五四”的百年沧桑与青年的历史担当》

材料二   自国门洞开以来,纵使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了中国战乱频仍的不堪局面,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寻找出路,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表现出中国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渴望……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工人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在五四运动爆发两年后,在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安美惠《五四运动:近代中国上升的历史拐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救国救民”认识上的变化,结合所学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的两个重要基础并加以说明。
2024-01-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职业教育中心2022-2023学年高一(升学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