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姚莹(1785年11月8日—1853年1月24日),姚鼐侄孙,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是清代最早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之一。他抨击参加科举的文人“读书惟知进取之事,不通大义,不法古人”,书院课业应“讲求道义、敦崇实学”“切于人伦之用”。姚莹曾在福建、台湾等地做官,在任台湾兵备道期间率领台湾军民抵抗英军的侵略。他两次奉旨担任藏差,并根据自身的亲身经历著成《康輶纪行》《东槎纪略》等考察类纪实著作,他在书中指出“英国居西北方海中……本国虽不甚大,人精巧,善治器械”“彼日夕探习者已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皎然者矣”“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士卒要寒能赤体,暑可重衣”等。姚莹一直致力于寻找振兴国家之策,是具有时代特色的进步思想家。

——摘编自施立业点校《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姚莹卷》


(1)根据材料,概括姚莹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时代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姚莹“考察类纪实著作”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2024-01-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1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
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
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