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表是1853—1859年福州口岸出口茶叶数量统计。造成该口岸茶叶出口数据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战乱局面的影响B.对外贸易的扩大C.中法战争的爆发D.民用企业的创办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3 . 西汉后期,郡的数量增加到83个,郡的大小相差很大。下表为公元1年——2年的统计中几个有代表性的郡的数据。这说明(     
郡名登记的户登记的人口
颍川(面积最小的郡之一)4324912210 973
牂柯(经营西南夷,面积最大的郡之一)24219153360
敦煌(在偏远的西北地区)1120038335
河东(位置居中)236896962912
A.政府全部接管了王国的领地B.中央致力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西汉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D.地方割据势力隐患得以彻底消除
2023-05-07更新 | 563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一)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将粮食、茶叶、蚕茧、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商品值按不变价格进行统计,梳理了近代中国经贸数据(如表)。对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年份市场商品总值(亿两)年份市场增长率(%)
187010.41870—18901.20
18901I.71890—19081.14
190823.01908一19206.28
192066.11920—19362.89
1936120.2

A.1870-1936年国内商品经济持续增长
B.1920-1936年市场商品总值大幅降低
C.1870-1936年中外经贸往来联系密切
D.1908-1920年中国经贸环境有所改善
2021-11-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如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A.非公有制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020-12-11更新 | 43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A卷)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走过波澜壮阔的70余年,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图二深圳市国民生产总值示意图

图三1992-2012年某县GDP增长示意图
1980年产粮: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7.15亿千克
图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后的经济状况并概括改变其经济状况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引起图一和图二数据变化的相关政策。概括图三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7 . 研究表明,明代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外国进行自由贸易,此后外国白银大量输入中国。见下表,表中的数据统计说明当时
1570—1579年28.5万两
1590—1599年70.3万两
1600—1609年104.1万两

A.手工业生产技术得到较大进步B.闭关锁国政策从此被废除
C.资本主义萌芽的作用日益显现D.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活力
2020-05-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1969—197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统计简表》。该表反映出
年份(年)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
建交国家数据495469878895103107110

A.中国在国际格局中占主导地位B.中国与西方国家矛盾逐渐消除
C.新兴国家力量得到发展D.中国国际影响逐步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为中国古代粮食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知
A.农业经济没有发生本质变化B.政府对土地兼并的态度摇摆不定
C.两宋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D.明清时期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有史籍对唐代官员的出身与科第(进士)结果做了详细统计,见下表(单位:人)。表中数据反映出唐代唐代士、庶登科对比表(部分)
科目出身
618
649

650
683

684
709

710
732

733
755

756
779

780
805

806
826

827
846

847
873

874
906
合计
进士士族31434322337457213112870589
庶族25211971115211849132
A.官员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B.科考成为官员入仕的主渠道
C.士族依然存在政治影响力
D.科举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