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如图是秦穆公和秦孝公衡量人才的标准,导致这一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穆)公曰:如有一介臣,断断猗(忠实诚恳),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心怀宽容),其如有容焉……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邦之杌陧(倾危),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尚书·周书·秦誓》


寡人(秦孝公)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A.列国纷争的社会环境B.世卿世禄制的崩溃
C.墨家尚贤思想的影响D.土地私有制的实施
2023-11-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百色市、河池市2024届高三11月质量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3)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
A.强调伦理道德B.重视知行合一
C.宣扬格物致知D.说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021-12-11更新 | 194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田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并依据材料指出分封的主要对象。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4)上述材料概括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哪一特征?
5 . “和谐”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悠久而珍贵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追求,包含了古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哲学思考。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共同追求。

材料一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万物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摘引自《国语》《论语》

材料二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和”“同”的基本内涵。从“和而不同”的角度,阐述孔子对完美事物的思考。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结合所学,从“存百姓”的角度,概述唐太宗为医治战争创伤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秦朝郡县制“行其大公”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简述“循天下之公”思想主旨下,王夫之对历代帝王“私天下之心”的揭露。
②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分析总结从荀子到董仲舒,再到王夫之的思考与探索。
2021-05-19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防城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综合复习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建朝廷后不久,丞相王绾等认为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因此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称其便。廷尉李斯则认为置诸侯不便,秦始皇当即予以肯定。他指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与汉朝初期选择地方统治形式的不同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制之得”作出合理的解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子又谓“天道之 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 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
灾害以谴告之。……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摘编白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 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李贽等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并简要说明,反映了怎样的 时代特征?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封国问题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制度?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结合史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12-01更新 | 755次组卷 | 37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镣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被服儒雅,行如狗彘

——(明)李贽《藏书》

材料四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
(2)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有何贡献?
(3)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四中陈独秀对“孔教”的态度如何?其积极意义是什么?
2020-02-1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第八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