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历史信息多种多样,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因改名景德镇。瓷器生产分为和土、澄泥、造坯、过刮、汶水、打圈、过釉、入匣、满窑等工序,“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万历年间(1573~1620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实现工业化是近代国人“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读图,回答问题:


图1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图2一五计划工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根据上述两图所蕴涵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信息,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0-04-2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明确规定:“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对此材料,下列解读准确的有
①对当时美国亚太霸权政策有一定约束
②这是中美建交后取得第一个重大成果
③包含着反对苏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
④直接促进台湾海峡两岸实现军事停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9-01-30更新 | 5343次组卷 | 7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如图为1937年8月23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对这则史料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它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
B.它说明了国共走向了合作抗日之路
C.它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019-11-13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是近代文化抉择的出发点。文化和社会现实分不开,它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构建什么样的文化,是由社会现实来抉择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独立、民主、富强,相应的近代文化也是围绕这个主题来构建的。

——龚书铎《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一中国近代文化研究》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的相关史实,围绕“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观点明确,解读须有史实依据,表述准确)
6 . 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2019-01-30更新 | 1759次组卷 | 51卷引用:重庆市渝中区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表,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棉纱进口棉布进口麦粉进口钢铁进口机器进口生铁产量
下降38%下降20%下降15%增加20%增加20%增加30%

A.官僚资本的日益膨胀
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8 . 下面是反映我国某一时期宣传画及相关日记,对该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社会氛围和谐B.国民的建设热情受到压抑
C.社会资源得到较好利用D.农民服饰表情深受文革影响
9 . 下图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之支持票数增长示意图”,对图中现象出现解读错误的是
A.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与中国友好交往B.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分量逐渐增强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10 . 阅读材料: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和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和预期目的的。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各个时代和各个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严重,它丝毫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这样,历史事件似乎总的来说同样是由偶然性来支配着的。但是表面性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解读材料,围绕“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自拟一个论题,运用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