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0 道试题
1 . 有人说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可作为研究科举制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的是(     
A.B.
C.D.
2023-11-08更新 | 5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认真观察图,作为史料,它可以直接用于研究新中国(     
A.生产关系的改造B.经济恢复的成效
C.政权巩固的措施D.体制创新的历程
2023-05-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3 . 史料记载,北方的后赵皇帝石勒曾写信给东晋豫州刺史祖逖,要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魏书·食货志》曰:“自魏德既广……于南垂立互市,以致南货、羽毛、齿革之属,无远不至。”这些现象集中反映出此时(     
A.政权林立更迭频繁B.南北经济差距在缩小
C.北方商品经济繁荣D.南北方联系未曾中断
4 . 近代以来,日本实施过名目繁多的对华调查活动,为其侵华阴谋提供情报服务,留下了一批重要史料。下图是据日本间谍绘制的某城市简图所制,它反映出(     
A.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列强在该地区竞争加剧
B.《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清政府军备废弛
D.八国联军对该地区实施了分区占领
2023-04-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表是西汉初年人口迁徙表(部分数据)

时间迁徙概况史料   出处
高帝九年
(公元前198年)
徙齐楚大族昭、屈、景、怀、田氏五姓,燕、赵、韩、魏之后和豪杰名家10余万人于关中,并迁官吏2000石、巨富者于长安。《汉书·高帝纪下》
《汉书·刘敬传》《汉书·地理志下》
景帝五年
(公元前152年)
募民迁阳陵,赐钱二十万。《汉书·景帝纪》
武帝元朔二年
(公元前127年)
收河南地、置朔方郡,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又徙郡国豪杰及訾(钱财)三百万以上于茂陵。《汉书·武帝纪》
武帝元鼎五年
(公元前112年)
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注:阳陵、茂陵位于长安周围;公元前121年,河西走廊地区纳入汉朝疆域。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人口迁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西汉初年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
2023-09-22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中国古代所有朝代都没有出现过以“中国”为国名的朝代,却又都以中国为通称。据初步统计,《清实录》(清代官修史料汇编)中“中国”一词共出现1615次,其中将清朝明确表述为“中国”的有1477处。不同时期出现次数统计如下。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咸丰
同治
光绪
63
60
41
173
306
283
605
据此可知清朝(     
A.民族之间深度交流交融B.疆域观由传统走向现代
C.民族平等获得广泛认同D.多民族中国观意识加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明清初以来,“伶人士人化”倾向显著。一方面,当时家庭戏班繁盛,士人不仅参与戏曲编排,甚至“下海串戏”,部分士人更是被迫“以曲谋生”。另一方面,“伶工贱伎”的卑贱身份驱使伶人崇儒尚雅。乾隆时,伶人桂林官不仅喜书史,擅画兰,而且“能举业”,并因此入幕做了幕僚。部分伶人品格高尚,名垂青史。劝谏明朝大臣钱谦益投水殉国的柳如是便为其中翘楚,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晚年耗十年心血著八十万言《柳如是别传》,以表彰其超越士人的品格气节,誉其为不世出之奇女子。

——据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等整理

材料二   京剧大师周信芳(18941975),6岁拜师,7岁登台,因表演风格与其他老生演员截然不同,独成一派——“麒派”。周信芳一生编演了许多新历史剧,九一八事变后,他排演《满清三百年》,宣扬爱国教亡,对历史上的汉奸卖国贼大加斥责。”一·二八”以后,他改编并演出了《明末遗恨》,唱词中有:“富家翁只知道鱼肉百姓,他把那国家置若罔闻”“兵是匪,匪是兵,长官造成”“这时候再取乐太无人性”等。观众观此剧,鉴古抚今,莫不感动。七七事变后,周信芳参加上海戏剧救亡协会,主持京剧的宣传演出活动,排演了《徽钦二帝》《香妃》《董小宛》《亡蜀恨》等剧,坚持以历史故事进行抗日宣传,直到19417月在敌伪胁迫下,才告停演。

——摘编自杨浩等《旧上海风云人物》

材料三   1951年,中央发布了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对全国旧剧团上演的数万出旧戏,以自愿和引导的方式加以改造;把群众喜爱的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看作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改革旧戏班中的旧徒弟制、养女制等不合理制度。1952年,文化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23个剧种演出了82个剧目,戏曲名家梅兰芳、周信芳等获得荣誉奖,展示了戏曲改革的初步成果。梅兰芳、周信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他们为代表的艺术家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了各项艺术活动,为工农兵演出,参加了赴朝义演,忘我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演出。

——据欧阳雪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伶人士人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信芳编演历史剧《明末遗恨》的主要目的,归纳周信芳编演历史剧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推行戏曲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史料记载,自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十三日起,至咸丰五年(1855年)五月初七止的20个月内,清廷严密监视城内居民,在地安门、西直门、菜市口、白云观等处捉获了大量可疑“人犯”,其中经审理者共涉355案,涉及“人犯”779人。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A.完善衰败的地方里甲制度B.预防英法联军进攻
C.解决皇位更迭带来的动荡D.应对太平天国运动
9 . 北宋初的989年,全国户数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但史料记载这一年的“口数”仅为4673万,每户平均口数仅2.24。学者认为宋朝统计的口数只有男丁,实际上北宋末的人口数应超1亿。北宋人口数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海内外市场的不断开拓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传统农业得到长足发展D.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023-01-21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云南是世界人类起源地之一。1965年5月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这可以作为研究元谋人的(     
A.文字史料B.影像史料C.口述史料D.实物史料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