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0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战爆发后,特别是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集中其陆军和海军的主要航空兵力,对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进行了长达近7年的战略轰炸,妄图以此彻底“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这就要求国际学术界进一步挖掘史料,拿出成果,澄清疑虑,要求每一个有良知的历史学家深入研究日本侵略中国和亚太各国的历史,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戳穿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谎言。

二战结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和中国战场的地位作用却相当忽视。只有把包括中国抗战大后方在内的中国抗战历史放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去审视,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中去观察,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会得出正确的结论,给中国抗战历史以应有的评价,还原其崇高的历史荣光。研究抗战大后方历史,通过各地保存资料的参照对比、梳理考证和重新解读,进一步研究抗战时期国共合作艰难曲折的历程,还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真实,进而充分认识国共两党“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的经验教训,强化天下为公,民族至上的理念,推动两岸人民和执政党,实现民族和解与团结。

——据周勇《关于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湖南湘西(秦代洞庭那千灵县)出土秦简中的木方,木方上用小篆对“王”、“皇”、“制”、“诏”等部分书写用字进行了规范,并对卿、太守等部分官职名称变更提出了要求。这一史料(     

A.表明秦代采取了有效措施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说明秦代皇权已发展到乾纲独断的崇高地位
C.为了解秦代的郡国并行制度提供了实证材料
D.证明秦代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直接管辖
2022-10-11更新 | 517次组卷 | 32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3 . 宋代诗人留下众多对乡村田园生活吟咏的诗句,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史料。从下列诗句描述的农业生产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曹勋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
陆游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

A.土地利用效率提升B.理学思想影响文学创作
C.农业工具发展迅速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023-01-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诗歌是时代的反映。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下列对于诗歌与历史研究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唐诗是研究唐史的二手史料B.唐诗真实反映唐朝社会状况
C.诗歌可拓展史学研究的领域D.历史研究必须用诗歌来印证
2023-01-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代有医书传世的医家中,有明确文献记载其为中途弃举从医者多达数十人,而未有医书传世的儒生弃举从医者更是不在少数,在各地方志及其他史料中有许多相关记载。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八股取士阻断平民入仕道路B.医药事业进步带动从医热潮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D.经世致用思想改变价值取向
6 . 649年,吐蕃松赞干布致书唐朝大臣长孙无忌:“天子初即位,下有不忠者,愿勒兵赴国共讨之”,同时奉献金银珠宝15种,向唐太宗致祭。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   (  )
A.唐蕃初次修好B.唐蕃关系的发展
C.唐朝大臣擅权D.唐朝国力的兴衰
2023-01-10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云阳盘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指国家在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汉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设置“道”进行管理,而对于归附的边疆少数民族较大的群体设置“属国”进行统辖,在西域、西北、西南、南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情况,分别设置了军政机构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唐代延续了汉代这一民族政策,羁縻府州制度便是这一政策在边疆政策治理上的一个创举。

——摘编自马亚楠《浅析中国古代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政策》


(1)研究本主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材料一中的史料?
(2)分析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特点与研究主题之间的联系.
(3)若进一步探究本主题,你认为还需要从哪一角度补充材料?举例说明。
(4)《三国演义》卷首语认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2023-01-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题(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汉书·武帝纪》记载,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设酒泉郡、武威郡;元鼎六年(前111年)设张掖郡、敦煌郡;而《汉书·地理志》却记载,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设酒泉郡与张掖郡,太初四年(前101年)设武威郡,后元元年(前88年)设敦煌郡。除《武帝纪》与《地理志》的记载存在矛盾之外,《史记》中也有多处与以上记载相抵触的史料。推测出现这种矛盾记载主要的原因是(     
A.历史记载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B.司马迁与班固确定的标准不一致
C.后人考证修改得出的不同的结果D.汉武帝采取积极的经略边疆政策
9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有不同的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这反映了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B.《战国策》成书比《史记》更早,所以记载更准确可信
C.这反映了历史记载的复杂性多样性,需辩证分析史料
D.关于启继位的不同说法目前还不能确定孰是孰非
2023-01-0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诗人留下众多对乡村田园生活吟咏的诗句,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史料。从下列诗句描述的农业生产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杨万里却破麦田秧晚稻,未教水牯卧斜晖。
陈造半夜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曹勋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
陆游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
A.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B.理学思想影响文学创作
C.农业生产工具有重大革新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