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楚国贵族申叔时主张教太子学习春秋、诗、礼、乐、训典:令尹子囊说楚国“抚有(安抚)蛮夷”,“以属(归属)诸夏”;楚人还借用殷人和周人的文字。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A.中原地区文化辐射周边各国B.各地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C.华夏民族文化认同初步形成D.楚国实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2024-02-0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礼仪。宋代家礼主要有冠、婚、丧、祭四大类。司马光根据古礼及民间冠礼实际情况,把“男子二十,冠而字”改为“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朱熹将下限改为十五岁。祠堂是家训的主要实施场所,如金溪陆氏家族,“(陆)九韶以训诫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儿童在家礼中得到了“洒扫应对进退”的礼仪规范训练。

——摘编自陈戍国《中国礼制史》等

材料二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

——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培养儿童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心目中“好孩子”形象确立的原因。
2021-09-27更新 | 3600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在诗词库中对宋明时期的诗、词、风、曲、骚、偈、联等文学体裁的作品进行关键字检索,得到如表结果。该结果可用于说明,宋至明
朝代关键字作品数量
3640
3270
2100
2760

A.土地兼并日益加剧B.文化艺术逐渐衰落
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商品经济影响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诗的首篇《关雌》属于“周南之歌”,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这种解读
A.维护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反映出周代宗族规则的内涵
C.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
D.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符号性
2019-10-20更新 | 884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朝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