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对蜀的政治改造,是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公元前314年秦灭蜀之初,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用的政策。到秦昭王时,由于泰在蜀地成功地进行了土地制度变革,造就了大批拥护秦国政权的个体小农,从而争取到广大蜀人的支持,使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的时机臻于成熟,因而借口“蜀侯馆反”,诛之而国除。公元前311年,泰惠文王令张仪、张若修筑成都城池,将商业市肆集中到少城南部加以统一管理,形成规模很大的“成都市”,推动了蜀地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使蜀地的工商业者也成为秦制的积极拥护者。秦对巴蜀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的改造,从根本上使巴蜀从原来的独立王国转变为统一王朝之内的郡县,“法令由一统”,成为以秦王朝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光荣之一员。

——摘编自段渝《论秦汉王朝对巴蜀的改造》

材料二   综观整个清代,四川地区在清朝经略西藏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川境内的康区,“东起打箭炉之折多山,西至前藏之丹达山”,是四川的通藏要道。清人曾言:“本朝抚辑西藏,至于再,至于三,均由四川之打箭炉征兵入藏。”清朝在四川通藏要地储备粮饷,以随时应对西藏局势,清军入藏的军饷、驻藏官员俸禄和西藏僧俗官员津贴的供给,均由四川负责清代规定,达赖和班禅需要定期遣使进京朝贡,西藏使者进京时,四川地区有护送、查核和管理的职卖。总之,清朝对西藏的经略离不开四川在各个方面的支撑,体现了作为朝廷直辖行省对于藩部地区的控制价值。

——邓涛《藩部经略与直省支撑—四川在清朝治理西藏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对于蜀地的改造措施,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四川在清朝经略西藏中发挥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四川地区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所扮演角色的认识。
2024-02-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清朝时期,台湾地方志的修撰一直备受重视。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蒋毓英主编《台湾府志》为清朝首部台湾府志,其记载郑成功攻克台湾时,舟师搁浅,“水忽涨十余丈,巨舰毕入”,编者认为此“非天之相此逆旅也,盖将借手以式廓国朝无外之疆域”。清军收复台湾时,则“咸水苦军士,而海岸忽涌甘泉,众无渴患。一战而澎湖克复”。

——摘编自[清]蒋毓英主编《台湾府志》

材料二   自康熙至道光,台湾府、厅、县志修成且保存至今21部,另有私人纂修志书多种。其中,有关台湾收复后社会变化的记载随时间推移而增多。如乾隆年间《重修凤山县志》记载台湾由“不粪种”“种植后听其自生,不事耘除”,到“生齿日繁……勤耘耨、浚沟洫,力耕不让中土”,而雍正年间《台海使槎录》等志书亦载台湾少数民族从“无田器”,到“耕种如牛车犁耙与汉人同”,以至“礼节近亦渐学汉人”,“骎骎乎有中土之习”。

——摘编自柳浪《清朝台湾地方建置与方志编纂研究》等

材料三   同治年间,台湾《淡水厅志》修成,其序言强调淡水乃“沿海七省藩卫”,“海防尤重”。光绪年间所编《恒春县志》则记载日本“觊我土地”,朝廷派沈葆桢“提兵渡台”,“以公法条约,折冲于尊俎之间”,事毕,恒春设县,而“日本之役为恒春设县之由,……不可不备录之,以符数典不忘之意”。

——摘编自《清代台湾方志汇刊》

(1)材料一中,《台湾府志》记载“水忽涨十余丈”和“海岸忽涌甘泉”两起事件,作者有何动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台湾收复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3)材料三中两部台湾地方志的记载,反映了哪些历史背景?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生产和输入香料的国家之一。由于中国仅能生产麝香、肉桂等部分香料,因此从汉代开始,所需的大量香料就从阿拉伯、非洲等地区进口。至唐代,香料在医药领域和日常生活中获得更为广泛的使用。唐代从域外输入的香药更多,其中相当部分来自大食(阿拉伯)地区。与此同时,沉香等中国特色的香料也对外广泛输出。源源不断的香料船,使广州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香料市场之一。由于广州市舶税收数额相当大,已在唐代财政收入中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香料在内的诸多来自阿拉伯等地区的货物已逐渐成为唐政府不得不进口的特需商品,进一步刺激了中阿间香料等互补性商品贸易的发展。

——摘编自景兆玺《唐朝与阿拉伯帝国海路香料贸易初探》

材料二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请座使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时期香料贸易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历史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
4 . 湾区是世界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策源地,全球化网络的重要枢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旧金山湾区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州北部萨克拉门托河下游出海口的旧金山湾四周,有9个县、101个市镇,互无隶属关系,相互独立。1850年代因加州的淘金热,运输、采金、冶炼、金融开始兴盛,形成了由移民组成的多样化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1930年代经济萧条,奥克兰海湾大桥、金门大桥修建,解决了就业、刺激了经济发展,实现了湾区区域连接,构筑了跨区域快速流动的交通网络。二战,作为重要军事基地,大量的制造、研究需求,联邦政府投入的巨资,激发了湾区造船、军事高科技研发产业的发展。战后斯坦福大学和斯坦福工业园区的产学研结合,吸引更多优秀的研究所、教育机构、人才和风投资金等来到湾区,铸造了硅谷,形成全球跨国公司总部集聚的科技创新湾区。加州政府,重组、改革碎片化的地方政务体系,建立跨区域职能组织、跨界管理体系,解决制约区域跨界整合发展的行政分割问题,实现市镇地方利益和跨区域更广范围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推动湾区发展。

——(陶希东《美国旧金山湾区跨界规划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   2017.10.18.中共十九大首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2018.3.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规划;2019.2.1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清以来,湾区地域属广州府管辖,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传统岭南文化的本根之地;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多元文化交融;近现代以来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发展,具有复合型的产业机构,产业体系健全,利于金融、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世界湾区经济先天具有创新属性,传统三大湾区都抓住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而崛起,至今仍是最重要的国际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涉及到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这需要国家治理体系的更新。

——(摘编自陶希东《美国旧金山湾区跨界规划治理的经验与启示》、胡润《粤港澳大湾区VS旧金山湾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旧金山大湾区、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兴起的相似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初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对于20世纪旧金山湾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春秋诸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夏之辨”,但它是大一统下的“夷夏之辨”,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分布在西北、北方的戎狄也随着秦、晋、燕等诸侯国的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   “中国”这个共同体之内,最主要的互应变量,至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向。政治范围内,包括政权的性质和行政的结构;经济范围内,包括生产方式、生产力和资源的分配;文化范围内,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宗教组织;社会范围内,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尤其注重精英阶层的作用。这四个方面交叉影响,互相制衡,总的结果呈现为复杂共同体本身的强弱、盛衰和聚散。

——摘编自许伸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三   195312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的基础”。

1964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关于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9799月,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摘编自岳从欣《中国共产党关于“四个现代化”提法之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华夏认同逐渐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代的复杂系统中,社会、文化两项变量套叠非常紧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时期,概括中国共产党在该时期“现代化”的侧重点,并加以阐释。
2023-11-17更新 | 117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届高三11月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4月底,当中国在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北传回国内,一些学生组织,包括新潮社等召开了一个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在5月7日,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游行活动。很快的这项决定就得到了北京各大专院校学生团体的支持,5月4日下午,大约有3000多名青年学生齐聚天安门广场,参加示威游行。在总罢课实现后,北京的青年学生很快就创办了《救国周刊》,天津学联出版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等。五四运动之后,所有中等以上学校的讲演团也普遍的建立起来。他们分组分段到人员稠密的商业区、庙会、景区等地方举行演讲,之后走入乡村和工厂。经过紧张的准备,“6月16日,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学生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学生联合(即全国学联)成立大会。全国学联设评议部和执行部,会址设在上海。全国学联根据形势发展,指导青年学生政治参与不断走向深入。青年学生在此次抵制活动中所展现的国家民族意识给予了中国代表团莫大的鼓励与支持,有力的促进了山东的回归(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附约》。

——摘编自徐琳琳《“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年学生政治参与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确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海军的方针。到1888年,清廷共买进大小舰船数十艘,另有少量自建舰船。188812月,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此后海军建设趋缓。清政府仍未能跳出以守为战的传统海防思维,重点防守大陆沿岸。甲午战争后,清朝海军在舰船数量、装备质量和军队素质等方面,被日本全面超越。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要“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能“保卫沿海沿江”。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建立“顶用”“精”“真正现代化”的海军。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续入列,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

——摘编自彭克慧《新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海军实力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
2023-01-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下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


   

——摘编自李静、于晋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2-10-27更新 | 4039次组卷 | 23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科举制的相关内容

项目内容摘编
考试科目隋代贡举科目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唐太宗之后,又有很大发展。唐武则天前后,增加了五经、三经及学究一经,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应举人资格唐代曾规定,“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或曾为官司科罚·……不得申送入”;宋代曾“犯刑责,不孝不悌、为害乡里”等不得应举。
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考试方法唐代科举考试并不糊名,应考者姓名对主司是公开的;宋代采取封弥制,亦称糊名法,是将试卷上的举人姓名、年甲、三代、乡贯等密封或去掉,代之以字号,以防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徇私作弊。

根据材料指出科举制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进步性。
2023-01-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29年1月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走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到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战斗了五年零九个月。期间,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起多个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央苏区物资严重匮乏,军民生活异常艰难。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率先响应,每天节约一餐口粮支援前线,苏区干部更是“自带干粮去办公”。为解决村民饮水困难,毛泽东亲率红军战士开挖“红井”;朱德帮助农民插秧收稻。在艰苦的环境中,中共创造了苏区党建、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第一等工作”。

——摘编自李红喜《全面把握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等

材料二   1978年10月,袁庚受命主持招商局全面工作,同年中央批准招商局在深圳蛇口设立工业区。那时,蛇口还是一片荒山野岭。1979年袁庚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4年,邓小平视察蛇口时肯定了这一符合市场经济精神的口号。当年国庆节,这句口号出现在天安门游行队伍中,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如今的蛇口已从一片滩涂地发展为高楼林立、山海相接的滨海新城。

——摘编自陈蓉《袁庚:创造蛇口奇迹的改革先锋》等

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征程上的众多优秀品质,请从材料中提炼出一种优秀品质,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精神品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