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商鞅认为人有“好利恶害,喜利畏罪”的自我之心,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监督、举报)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战国时代,农耕系统的关键绩效指标为粮食生产能力,作战系统的关键绩效指标是对外作战能力。因此商鞅规定:凡斩获敌甲士一首级者,赐爵一级,赐田一顷,宅一亩,可役使一人为奴仆,若为官可当五十石俸禄之官,“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摘编自方松森《浅谈商鞅变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材料二   当时北魏统治的北方地区,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乱之后,文教荒废,典籍缺失,很多书只存其名而无其实,所以孝文帝就想到了向南朝借书的办法,遭拒后只能转而通过其他渠道搜寻书籍,甚至为此专门下了一道诏书,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各种书籍。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须知鲜卑本无文化可言,要有学术文化,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孝文帝的断北语,一从正音,只是为鲜卑贵族进入文化士族开了一扇门户而已。”

——摘编自刘旭《浅议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缺失》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落脚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向南朝借书、搜集书籍的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进入文化士族”采取了哪些措施,试从民族层面评价其历史作用。
2023-10-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
2023-08-14更新 | 178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3 . 历史专家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时间赋税总额农业税商业税
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3559万贯2321万贯1238万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5698万贯2762万贯2936万贯
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7070万贯2162万贯4911万贯

——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材料二   宋代商业已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生产与消费、支撑城乡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清晰展示出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进态势,揭示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的时代特色。

——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材料三   属于同一思潮下的各个学派和人物,其有共同的思想倾向性。但一种奔放前进的社会思潮决不仅仅是刻板单调,千篇一律的重复和事仿,而是在共同的倾向性中显示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千变万化的风格,彼此影响,互相推动,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思潮。

——苗杨《浅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税收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导致的社会变化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思潮”的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4 .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有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
A.《浅议西周分封制》
B.《谈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响》
C.《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D.《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2019-01-30更新 | 7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2016-12-13更新 | 148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1年江苏省南京六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23-24高三下·辽宁锦州·阶段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所谓“道”的划分,道之下是州统县的地方行政制度,唐太宗贞观初年,把全国分为十道,这时道只是一种监察巡视的区域,巡视道的官员都属临时派遣的性质,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又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常设的“采访处置史”管理,后来地方官吏的权利日益增大,节度使往往兼领道的长官,掌握军政大权,道也成为军事割据区或行政区,于是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摘编自王仲荦著《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在各级地方官的设置上,宋朝基本上是针对节度使的权力开刀的。宋统一后,起初是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在路之下,宋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州、县两级,与州平级并存的还有府、军、监等机构。在路、州增设“监司”、“通判”等职,有力地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但也造成宋朝冗官多的弊病。

——摘编自周宝珠、陈振主编《中国历史·宋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唐到宋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两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产生的不同结果。
2024-05-06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12月23日广东女界联合会成立大会召开,提出:唤醒妇女们的意识,确保妇女在商业和工业改革中的经济独立。12月27日女界联合会草拟了题为《呈国会要求妇女参政权》的提案,提出女性生来具有和男性平等的天赋权利。1921年3月28日,广东省议会讨论“县议员选举条例”,女界联合会派以邓惠芳为首的10多名代表前往省议会请愿,要求在省宪中明定女子选举权,遭到保守派议员反对,双发爆发了冲突。第二天,数千名妇女向南方护法政府所在地进发,孙中山发表了讲话,指出妇女参政是《临时约法》的有机组成部分。4月1日省议会通过的县自治选举条例,规定“年龄在20岁以上之男子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妇女活动家们开始了长达数星期的游说。4月18日,广东省主席陈炯明发布命令:“凡本县住民年满20岁以上者为选民。”随后的选举中,黄碧魂当选为香山县议员。随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广东的妇女运动进入了新阶段,全国形成妇女参政高潮。

       ——摘编自(澳)李木兰《性别、政治与民主——近代中国的妇女参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广东妇女参政运动兴起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广东妇女参政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4-05-0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学科基地大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初文化学术秉承战国之余续,活跃在诸侯国境内的文士也大多来自齐鲁及荆楚地区。当时分散各地的诸侯国王,如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梁孝王刘武、河间献王刘德,皆秉承战国养士之风。汉初藩国文化尚有地域差异,相对而言,南方淮南一带长于辞赋,而北方河间一带则重在经术。汉武帝中后期,原本游说于诸侯王国的文士会聚长安。当时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以史学见称,王褒、扬雄等人因辞赋受宠,董仲舒、公孙弘等人则以经术而显贵,他们共同造就了关中文化的辉煌。

——摘编自宋展云《汉末文化中心的迁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学术文化变迁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学术文化变迁的原因。
2024-04-1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下·江西·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0年创办的汉阳铁厂几乎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沿用衙门机构的职务称谓,管理机构以及运作方式也照同衙门。对于聘用的洋员,创办者张之洞让他们主要负责技术,行政管理则由中国人负责。对于数量较多的工人的管理,汉阳铁厂也采用了近代中国早期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工头制,即由工头(资深工匠)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工人,在外国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应付和完成本部门生产中所有最重要的技术操作工作。

——摘编自张忠民《汉阳铁厂早期(1890—1896)的企业制度特征》

材料二   18966月,郑观应任汉阳铁厂总办。当时汉阳铁厂问题众多,亏损严重。郑观应说,“铁厂要务,首在焦炭”,主张用机器采煤,同时建议修筑萍乡到株洲之间的铁路,如此“可望运费减,煤价廉,且不致小船装运迟滞,沿途偷卖,侵沙灌水等弊”。郑观应针对铁厂纪律松弛的现象,制定《汉阳铁厂厂规》30条。他在铁厂设立机器大学堂,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郑观应任期内的汉阳铁厂共产铁10432吨,超过了18931896年汉阳铁厂的总产量。

——摘编自杨华山《郑观应与汉阳铁厂》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阳铁厂早期管理模式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改革汉阳铁厂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钟鼓楼分为宫城钟鼓楼与都城钟鼓楼。自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钟、鼓成为皇家宫城的报时装置,钟、鼓声作为夜禁的时间信号,兼有对火灾、盗匪、战争的预警功能。从隋代开始,宫城中出现单独修建的钟楼或鼓楼,唐代中后期形成将钟、鼓声响准时配合使用的“晨钟暮鼓”报时制度;至宋金时期,宫城中已有钟楼、鼓楼的对设布局。两宋时期报时建筑上承唐代宫城报时的核心特质,下启元代都城报时的重大突破。至元代,都城中产生在鼓楼之外建造钟楼的需要,钟鼓楼开始脱离衙署而出现在城市的中心地段,并开启民用报时。明清时代最终形成各府、州、县普遍成对兴建或修葺钟鼓楼的国家制度,如北京、南京、西安、张掖等城市,钟楼或鼓楼均是府州县城的中心建筑。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后,传教士开始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市大量建置装有大自鸣钟的西式钟楼。上海最能反映西式钟楼在华嬗变历程。大自鸣钟多被装置在与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官方机构紧密关联的建筑顶部。民众聆听规律的钟声数量或凝视钟面数字即可感知时间。这些西式钟楼成为统一和指挥沪市时间生活重要的建筑装置。电报技术的迅速引入、应用及其与世界时的配合使用,不仅促成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重大转变,还将晚清中国纳入全球时空重组的序列。

材料三   为了方便规划全国时间,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该划分之下,有的一个省级行政区有两个时区。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原本的中原时间也调整为陇蜀时区。1949107日,中国采用东八区时的“北京时间”诞生。111日,北京时间正式在官方场合使用,从此迅速成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标准时间。

——摘编自封磊《从钟鼓楼到标准钟:近代中国城市公共报时装置之嬗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钟鼓楼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后,促进西式钟楼传入中国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时间规划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