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4 道试题

1 . 材料   1953年以来,我国一直实施粮食统购统销。1979年,中央提高了18种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开始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取消了统购,改为合同定购,统销仍旧保留,当年粮食播种面积比1984年减少了6058万亩,粮食减产2820万吨,粮食供应紧张。1988年至1989年,中央放开粮价,一些大城市出现抢购风潮,迫使中央实行粮食购销的“双轨制”,即合同定购定价、统销与农民余粮的自由市场流通并行。1993年,在“双轨制”实行了三四年后,全国90%的县放开粮价,有的只放开销价,未放开购价,有的购、销价同时放开。至此,2个全国粮食市场与12个区域性、数百个地方性以及数万个遍布城乡的粮食批发市场和零售点构成了全国具有初步规模的硬件体系,粮食经营单位走向市场

——摘编自王冰《浅议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朝代——夏朝》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019-11-06更新 | 123次组卷 | 57卷引用:山西省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
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
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
5 . 新课改提倡研究性学习。在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有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研究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西周分封制》B.《谈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响》
C.《元朝行省制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1963根据毛泽东的设想,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87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的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7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具体化,进一步提出“新三步走”战略
2012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
2017党的十九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两个一百年”进一步细化,作出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

——摘编自刘志新《百年党史关键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十三大以来“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特点。
2024-05-0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训练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摘编自张海鹏徐蓝等《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成功执政的政权组织形式。边区第二届参议员219名,除共产党员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86人;常驻议员9人,其中党外人士6人;党外进步人士担任乡长以上各级行政领导的有3592人。边区浓厚的民主与抗日氛围,与国民党的假民主、真独裁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根据地各阶层人民出资出粮出人力,各方进步人士积极献计献策。如陕北著名士绅李鼎铭等11名参议员提交的“精兵简政”议案,在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推开后,达到了精简、统一领导、反对官僚主义、提高效能、节约五大目的。同时,抗战期间有4万多名有志青年经过敌占区到延安,爱国青年们讲:“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毛还有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

——摘编自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贡献。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认识。
2024-04-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延安时期,“劳动下贱”“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劳动观念滋生蔓延,对人们的现实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随着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政策尤其是对土地政策的调整,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边区各革命根据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生产劳动的模范人物,为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提供了重要动力支持。自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不仅注重对生产积极分子的奖励和宣传,还相继举办了以工业和农业为主题的制造品竞赛展览会。陕甘宁边区政府还先后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等一系列奖励条例。1943年底,边区第一届劳模表彰大会顺利召开,中央领导人亲自为劳模颁发物质奖励,授予奖章、奖状、奖旗、题词等劳模荣誉。1944年底到1945年初,边区第二届劳模表彰大会顺利召开,毛泽东发表了《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讲话,明确指出劳模具有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

——摘编自赵勇、吴艳《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劳模形象的塑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的历史意义。
2024-04-18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精髓的体现。在大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及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农民土地的认识开始深化。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关乎中国革命的关键,“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保障了农民的权益,扩大了革命的基础。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动员和调动一切阶级和力量,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使农民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为进一步维护农民利益,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瓦解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文件进一步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一大二公”“大锅饭”的公社体制。并于1982年颁布首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论述的是农业生产责任制,强调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归集体,即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切实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耕地,将经营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实现“两权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扩大了农产品的流通,使其惠及农民。

——摘编自孙玉滨《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主革命时期我国土地政策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
2024-04-09更新 | 13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定位)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05年至1433年间,明朝政府发起了七次大规模的海上探察系列活动,领导这些探察的是宦官郑和,郑和的每一次航行都带着一支令人敬畏的船队,辅以庞大的武装军队,可以镇压探险队所到达的任何港口出现的抵抗。在前三次的航海中,郑和率领他的船队到达了东南亚、印度和锡兰。第四次航行到达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最南到达现在肯尼亚的马林迪。在整个旅行过程中,郑和随意把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作为礼物散发出去。在返航时,他从东道主那里得到大量的、非同寻常的礼品,包括非洲的斑马和长颈鹿。郑和及其同伴尊重他们所遇到的当地神灵和风俗习惯。郑和通常通过外交手段来实现他的目标。……七次探察在印度洋盆地确立了中国人的地位和声誉。在他第四次返航时,郑和带来了30个国家的使节,他们来到中国,对明朝宫廷表示了敬意。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了“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为重要方向,呈现出陆、海、天、网全面推进的态势。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自2015年成立以来,亚投行已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六大洲的106个成员,成为成员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国际多边开发机构。中国与共建国家在教育合作、文旅交流、媒体智库、民间交往等领域开展广泛地合作,与共建国家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不断加强,拉近了共建国家人民的距离,促进民心相通水乳交融,在经济合作的同时实现了文明交流互鉴。

——摘编自蔡彤娟《“一带一路”十年成就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郑和下西洋,“一带一路”呈现出的新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这些区域交往带给我们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