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为汉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中信息反映的是,东汉(     
马援为陇西太守时“开导水田, 劝以耕牧, 郡中乐业”
渔阳太守张堪在狐双(今北京)“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
杜诗任南阳太守时,大力修治境内陂池,开垦荒地
任延为武威太守时“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 皆蒙其利”
A.冶铁技术进步助力农业丰收B.官府推动农田水利事业发展
C.稻作技术在北方农业区普及D.河西四郡大力发展水利灌溉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姚莹(1785—1853),安徽桐城人,桐城县是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的“文物之邦”,具有深厚的人文沃土。而麻溪姚氏则“代有名贤、学问、文章、道义、宦绩,渊源有自”,积累了家族丰富的精神财富,潜移默化地激励着一代代后人。姚莹出生时家境已衰落,因此早年生活磨难多多。6岁入学,师从方兰荪先生。8岁起,师从族兄姚维藩,姚维藩曾从姚鼐受古文学,且具经世致用思想。姚莹母亲口授《诗》、《礼》二经,还经常讲述里中和姚氏先人史事懿行,引导其兄弟励志,以不坠“先业”。14岁的姚莹“已好为诗歌”。“束发之初,即思慕古”,泛览汉魏至当代作者著述,“诵古人之言,求古人之义”,而“略知为人”。

——摘编自施立业《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姚莹卷》

材料二   鸦片战争期间姚莹担任台湾道,领导台湾人民击败英国的进攻。他在鸦片战争前就开始搜集外国书籍。鸦片战争后,更注意寻求抵抗外国侵略的办法。他认为:要雪中国之耻,首先需要知道敌人的虚实。书生眼光短浅,不勤远略,对海外夷势夷情,平日不肯讲求,一旦外国猝然来攻,惊若鬼神。这种拘迂之见,误尽天下国家大事。他对英、法、俄等国的情况,印度、尼泊尔入藏的交通要道,以及喇嘛教、天主教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英国在吞并印度之后,早已蓄谋窥伺中国的西藏,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和边疆地区的防务。

——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1)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少年姚莹人格形成的有利因素,并说明其所起的浸润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姚莹挽救危局的应对之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024-01-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时期,女性文学进一步发展。据记载,先秦至唐,有作品流传的女作家不过33位,而宋代女词人近90人,女诗人200多人。宋代女性作家有的来自宫廷嫔妃、大家闺秀,有的来自平民百姓、婢妾娼妓。她们中,除李清照、朱淑真外,魏夫人、吴淑姬、温琬、张玉娘等人,也是当时较为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从闺阁中走向了世界,突破了女性学单一的闺中诗模式,其中更有抒情写景、咏史怀古、军旅边塞、爱国之诗等,整体质量达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峰。

——摘编自李兰《宋代女性文学成因及价值探析》等

材料二   宋代将女性作为文学创作对象的风尚盛行。如词作品中描写最多的便是女性,这与宋代歌楼酒肆业的高度繁荣密切相关;同时,词的婉约性决定了它更多地以“绮筵公子,绣幌佳人”为描写对象。除此之外,宋代文学中还有较多女性形象塑造的是话本小说。它对市井小民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尤为成功,《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她们努力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和独立的人格,其经典形象深入人心。

——编自杜少静《浅析宋代女性与文学之关系及其产生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女性文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将女性作为文学创作对象的风尚盛行”的原因。
4 . 历史学家陈寅恪倡导“以诗证史”的史学研究方法。宋代诗词中保留了众多“宋代记忆”,为后人认识宋朝提供了丰富材料。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宋代记忆”与史实相印证的是(     
诗(词)句史实
A圩田岁岁镇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杨万里)稻麦复种的推广
B货出军储推赈济,转行交子颂轻便(薛田)商品经济的发展
C蜀茶互市入西番,番马来嘶渭水寒(黄彦平)海外贸易的繁荣
D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胡则)门第观念的淡薄
A.AB.BC.CD.D
2024-04-21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武将诗句中经常出现“龙虎”“宝剑”“血”等军事意象,常连用“长驱”“直捣”“铁骑”等气势雄壮的词语以彰显其豪情壮志,以此表达武将“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的殷切心情。如《满江红·怒发冲冠》既写了岳飞“仇”的情感,又抒发了其“报国”的决心。武将创作的诗句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歌咏风月闲情,甚至阐发义理、抒情表达委婉曲折如文人自作的作品,如生值“中兴”之际的刘锜写道,“西风萦破梦,落日乱残蝉。岁月俄如此,功名岂偶然”。

——摘编自何潇《宋代武将作者诗词创作倾向》

材料二:春秋以来的“大一统”观历经数朝,在清朝依旧延续。清代前期外侵未至,然内部矛盾导致的疆域变化斗争时有发生。武将们在西南、西北、东北、东南等边地保疆安民的同时,用自己的诗笔呈现了边疆文化与中原文化在空间维度下的差异,展示了康乾盛世的雄姿。这些边疆诗的创作者,显然都是武人,但因乾隆对汉诗写作的宣导作用,乾嘉以来八旗武人以诗纪事渐成常态。这些边疆诗作既是对王朝军事实力的展示,也是对时代变迁中边疆风俗的观察,它们随着时代发展而日益凝贮的疆域认同与文化认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摘编自米彦青《乾嘉时期武将“边功”的文化记忆与诗歌文学想象》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武将诗词创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嘉时期边疆诗创造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贡献。
2024-04-2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商业的繁荣B.科举制度的发展C.理学的影响D.儿童礼仪的培养
2023-12-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许多诗人笔下的江南粮田千顷、稻花飘香。《唐国史补》卷下云:“凡东南郡邑,无不通水,天下货利舟楫居多”。中唐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更是仰仗江南,所谓“军国费用,取资江淮”。动乱中北方大量的文士和民众一起避乱江南,“唐季之乱,四方豪杰与京都士族往往避地江湖”,江南“成为一个与京城并立的文化中心”。张籍诗《江南曲》云:“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虻。……江村亥日长为市,落帆度桥来浦里。……长江日午酤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倡楼两岸悬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杜牧亦称“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摘编自景遐东《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

材料二: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许多地方,尤其是在江南,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江苏盛泽镇、广东佛山镇的发展是典型例子。据《吴江县志》:“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幼为业,始称为市。”这个时候的盛泽,“经纬机杼之声通宵达夜”、“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广东佛山,景泰时尚称“堡”,到明中叶,“佛山之冶遍天下”,成了全国瞩目的冶铁重镇。明中叶后,不仅国内商业发展,对外贸易也很活跃。

——摘编自章权才《清代经学史》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晚期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有学者认为“晚明社会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明朝诗人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吊以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渡心。”该诗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重文轻武,三衙分权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
C.绍兴和议,宋廷偏安D.南宋灭亡,国家一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晚唐诗人李频在《长安感怀》中说“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将诗人的压力表露无遗;王建《送薛蔓应举》中写到“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则生动地反映了士人登科的社会现实。据此可知,科举制(       
A.有助于打破社会阶层壁垒B.践行了四民平等思想
C.注重士子文化才能的培养D.缓和了统治阶级矛盾
10 . “隋末风云天下乱,强盛基业毁于旦。少年军从雁门关,果断英明才俊干。大唐开国建功章,扫灭群雄天下半。玄武乱生平内患,九年继位次贞观。千年难遇圣明皇,文武双全凌烟赞。”该诗提及的帝王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祖D.唐太宗
2023-11-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