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边区行政委员会在1939年关于村选举的指示信中说,“村政权之脆弱无力,不足以适应战斗环境担当战斗任务,在(民国)二十七年最末一次粉碎敌人围攻中,暴露的最为明显”。为此,抗日根据地花了很大力气宣传、组织基层选举,不仅挨家挨户动员,还成立选举训练班,并编出《选村长》等戏剧到处演出,印行大量像《大家选》这样的小报和宣传品,形象地告诉农民选上自己合意的人会带来什么好处。不仅如此,共产党人还和农民群众一起,想出了许多世界选举史上闻所未闻的选举办法,如豆选法、乍胳臂、背箱子等,以适应识字不多和不识字的农民。事实证明,只有农民自己将他们与政权拥在一起,“才能发生伟大的革命效力”。

——摘编自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选举与文化的复归》

(1)据材料,概括边区政府推动基层选举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边区政府推动基层选举的意义。
2024-01-2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戊戌变法时期。甲午战争后,伴随妇女的逐渐觉醒,妇女解放作为变法图强的一部分,将矛头指向封建陋习。不缠足运动引起国人的思考,废除缠足成为女性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维新派在戊戌变法时期提出的废缠足、兴女学这两项措施,拉开了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序幕,促进了社会变革。戊戌变法时期妇女解放运动是由男性倡导发起的,各种妇女解放的问题是由男性提出的,女性成为男性的跟随者。

——摘编自张晓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的历程与启示》

材料二   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期间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2024-01-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赛曲》翻译改动的部分情况

“麦须尔诗”(1873年王韬译)用中国古典七言诗的格律来翻译,认为诗的主旨是反对国王的残酷统治,梁启超在1902年《新民丛报》中高度肯定该译稿。
“法(佛)兰西革命歌”(1904年侠民译)用文言文翻译,被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中国革命记》等转载,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
“马赛曲”(1920年马骥良译)用白话文翻译,对“citoyen”的翻译,从“体团”变为“国民”,此后白话文翻译的《马赛曲》版本不断出现。

材料二   抗战时期,《马赛曲》成为救亡图存的重要媒介。与此同时,《战歌》、《新马赛曲》等改编作品应时而生,歌词呈现出日益严峻的国难危机,“呼吁中国同胞:‘不分恩怨,不分你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作一全民族革命战争’。”《马赛曲》对《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也有启发作用,《马赛曲》中“用肮脏的血液,灌溉我们的田野”与《义勇军进行曲》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义近似,《马赛曲》中多次出现的“前进”在《义勇军进行曲》中被不断强调。

——摘编自宋逸炜《〈马赛曲〉在近代中国的多重变奏》

(1)据材料一、概括《马赛曲》翻译改动变化的表现,并说明变化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马赛曲》翻译改动的积极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下表是元明清三代管理西藏、蒙古措施的对照表


元朝明朝清朝
西藏封授僧俗首领;设行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民;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遣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蒙古设行省重修长城,订立和议;接受册封,恢复贸易。平定噶尔丹叛乱;设盟、旗两级管辖,任用蒙古王公。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至少3例)。
(2)结合所学,填写材料二表格中①处的机构名称。并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两代对蒙藏地区管理的共同特点。
(3)结合以上材料归纳古代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政策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
2024-01-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宿迁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统测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以苏联帮助中国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在东北建成鞍钢等重工业企业,在上海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国防工业建设要地。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喷气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开始起步。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材料二   中美科技合作的三个阶段简况

时间阶段特征特点总结
1972至1989年起步与发展美方主导,以对华科技支援和代培人才为主的不对称合作关系。
1989至1999年波折学术界与企业界联系愈加紧密,中方力量大为改观,成为平等的合作者。
2000至2015年深入发展中方无论在学术、产业、人才还是资金层面,都具有了足够的实力,在两国科技合作中形成“以我为主,平等互利”的新导向。

——摘编整理自陈强,刘园珍《中美科技合作历程回顾、动机比较与分歧分析》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确定了巩固国家安全和国防事业的科技战略,并坚持高度集中、全面规划的举国体制。1958年中苏关系破裂使得中国科技战略转向“自力更生”的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018年以来以贸易战为代表的大国对抗态势愈演愈烈,表明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要改变只有用行政资源配置办大事的理念,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摘编自曹原、田中修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体制演变的历程与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我国尖端科技项目开始起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60—70年代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科技合作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科技战略所经历的变化。指出新时代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怎样的变革。
2024-01-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1935年,为推广国货、促进铁路与沿线实业交互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举办了四届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简称铁展会)。铁道部向各铁路部门征集展览货品,进行巡回展览。193310月举行的第二届南京铁展会在第一届上海铁展会的基础上,在选址、交通、展览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完善,尤其是津浦馆装置彩色字图灯片以突显铁路线路,并将各路沿线的美景拍摄成电影,每日开演。此外,关外馆悬挂的日本侵略东三省地图上写着勿忘两字。鉴于前两届的经验,第三、四届铁展会在景观的展示规模和技术上更是倾力谋划。19345月举行的第三届北平铁展会,各场馆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展示名山大川、石窟碑帖、宫殿建筑等景观。在平汉馆入口处悬挂着一副对联:铁展不是赛会,是要请社会人士明了国产品的真像;国内农村破产,我们应该用全副力量来提倡国产品。第四届青岛铁展会创新性设立专业性的电影礼堂,每日下午放映全国铁路沿线城镇地理风光纪录片。

——摘编自闻虹《民国时期的铁展会与铁路旅行文化推进》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展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展会的作用。
2024-01-20更新 | 477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为民谋利”是中国现代化探索过程中有志之士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天津绅商宋则久说: “先儒顾亭林先生说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挽救的法子推本溯源只是一个,那就是提倡国货。”他认为提倡国货除了能够抵制洋货外,还能够改善民生。如果四亿国人皆齐心用国货,那需要有无数的工厂制造,需要用无数的工人生产,然后“实业大兴,人人皆有事可做,有钱可赚,家家有积蓄,处处无闲人。” “鄙人认为,国货发达之后,中国一定能富强。”

材料二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给为民谋利的有志之士增添了新的思想来源,更为中国共产党人奉为宗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帮助孙中山制定了新三民主义。蒋介石背叛孙中山破坏国共合作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城市通过组织工会等方式发动工人为改善劳动和增加报酬而斗争,在根据地推行土地改革,帮助农民获得田地、增进生产、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使为民谋利这一中国现代化的最高目标初步实现。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三大特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则久提倡国货的目的及民国初期提倡国货的有利条件。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宋则久、孙中山、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为民谋利”体现的具体思想内涵。
2024-01-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礼治”思想,接纳吸收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新兴的封建制的基础上将礼法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封建法律思想。荀子的法律思想是战国法律思想史上从西周礼乐精神向封建正统思想确立的过渡,是对奴隶制下宗法等级制向非世袭的等级官僚制的改造。“法自君出”、“隆礼重法”、“德礼刑政”等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历次对于封建制度的变革都能够从荀子的思想里找到渊源。

——摘编自高振年《荀子法律思想研究》

材料二   纵观40年以来中国学界关于荀子法律思想进行的研究,可以发现其间存在三次明显的转向。这三次转向又将研究划分出了四个阶段:1978年底至1990年为第一阶段,以阶级分析为主要方法;1991年至2003年为第二阶段,以法律文化为主要视角;2004年至2014年为第三阶段,参考西方法学话语体系与遵照中国文化自身逻辑两种研究范式并行;2015年至今为第四阶段,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言献策。

——摘编自刘瑶《改革开放40 年荀子法思想研究的三次转向》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荀子的法律主张并概括荀子法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界对荀子法律思想的研究。
9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49年同历史上的股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3242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

——摘编自王检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依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状况,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措施。
(2)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材料二中1957年、1985年和1995年三个峰值出现的推动因素。
2024-03-3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识宝传说是中国口述传统中延续时间最长的民间传说之一、这类传说内容的核心在于有人能从凡常之物中鉴识出罕见的奇珍异宝。

材料一   识宝传说在唐代非常繁荣。这类传说中,故事经常发生在长安、广州、扬州等地,宝物的持有者多为官僚、富豪,至少是书生之类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识宝者”往往是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等,他们慧眼如炬,识出了“传国宝珠”“破山剑”等价值连城的珠玉珍玩,还不惜重金买宝。

——摘编自程蔷《中国识宝传说研究》

材料二   明代以来,北方流行大量的“南方人”盗宝、“江西人”憋宝、“徽州商人”夺宝的故事——故事中的识宝人凭着自己的机灵甚至欺诈手段聚敛财富。讲述这些故事的北方人背后,无疑是异乡与本地、中心与边缘、对“本业”与“末业”认知差异的折射。这些故事中的宝物,大都是北方农村中本就存在但并不显眼的用物,如山西某地“水脉”幻化的顽石、庇佑河北抚宁风调雨顺的“金马驹”等。

——摘编自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识宝传说的繁荣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个角度概括识宝传说中人物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明朝时代背景分别进行分析。
2024-01-15更新 | 9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选修 )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