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0 道试题
1 . 据考古发现,商代以“人虎”这一特殊纹饰为主题的青铜器物,广泛分布于安徽阜南、河南安阳、湖南宁乡、四川广汉三星堆、江西新干等地区。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审美观念趋向同一B.等级观念的强化
C.区域间的文化认同D.冶铸技术的传播
2021-04-18更新 | 28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0年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上,928人被中央人民政府表彰。此次劳模评选以“解放全部国土”“镇压反革命势力”“发展生产”“建设新中国”等为主要标准。这次评选活动旨在
A.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B.确保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巩固民主革命的成果D.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是载于1919年5月1日《上海泼克》的漫画,图中英文为:“啤酒已尽,乃以空瓶归还原主。此种计划,未免侮人太甚”该漫画意在
A.唤醒国人维护国家主权B.倡导国民革命运动
C.抨击北洋军阀卖国行径D.宣传民族工业成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所依赖的武装力量八旗和绿营基本上被摧毁,为镇压太平天国,其不得不调整满汉关系,重用曾国藩、李鸿章、沈葆桢等汉族官僚,实行“以汉制汉,放权督抚”之策。这一举措
A.导致清朝中央集权的瓦解B.促成清廷权力结构的变化
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推动新的阶级力量的崛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万历之前,南京民间“机户”一般就几张织机,全城民营织机仅千余张,工匠不足千人,这一局面从万历九年(1581年)开始改变,到清乾嘉年间,全城拥有数百张织机的“机户”比比皆是,织机数“十万余计”工匠数以万计。这一变化得益于
A.税收和户籍制度的变革B.工商皆本观念的普及
C.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D.传统经济结构的剧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时期政府实行贸易的双轨制度,将贸易分为官方的“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明初政府颁布禁令:“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原因是政府考虑到沿海居民的胡作非为,“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者居十七”。但官方的“朝贡贸易”却十分兴盛,“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前来朝贡的国家有十多个,如暹罗、占城、扶桑、琉球、朝鲜等。每次使团前来带来的都是该国的贵重礼物,但因生产力落后,“进贡之物,大都草率不堪,甚者尤极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明朝采取“厚往薄来”的原则,回赠的物品价值往往超过对方数倍。

——摘编自李凤琼、秦超超《明朝与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情况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为了迅速恢复和扩大对外贸易,中央贸易部召开了一系列有关出口的全国性专业会议,如丝绸会议、茶叶会议、钨锡会议等,研究大宗出口产品的产销情况,通报国际行情,制订1950年出口计划和具体的保证措施。促进了1950年度出口的恢复和发展,基本达到了或超过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同时,贸易部还召开了全国进口会议,专门讨论民用品的进口问题。根据会议制定的方针政策,既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的局面,又根据国内的需要掌握进口。为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外贸,政府在大力发展国营对外贸易的同时,还注意发挥当时占较大比重的私营外贸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作用,实现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摘编自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对外贸易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举措并说明其作用。
7 .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2021-04-16更新 | 259次组卷 | 3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一变化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
B.加剧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膨胀
C.得益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减少
D.是因为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
9 .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B.畜牧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
2021-04-15更新 | 500次组卷 | 9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县白花中学2017年秋高二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5年,在北京召开关税特别会议,与会各国允承中国自1929年起享有关税自主之权。19287月至12月,美、德、意、葡、英、法、西等12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新约或友好通商条约,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中国形式上得到统一,南京国民政府每月收入不过五百余万两,而军费支出达一千八百万两。亟须解决财政入不敷出的严重问题。192921日开始自行实施的第一个“国定税则”,进口税率从原来的5%提高到7.5%—27.5%。虽然国民政府慑于列强特别是英国的压力,不敢改用国人任总税务司和彻底废除外籍税务司制度,但加强了对海关行政管理权的控制。

——摘编自孙宝根《论近代中国海关缉私制度的确立》

材料二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各地陆续成立军管会,对旧海关实行接收和军管。接管是改革海关的开始,是打碎旧中国海关的一种特定形式。在接管的基础上,宣布终止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对各地海关的管辖,收回海关行政管理权和关税自主权,确立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对海关的领导,规定一切外轮进口均需先报经军管会批准,对在旧中国海关任职的洋员统一审查处理。外籍税务司制度自此覆灭,洋人控制中国旧海关的历史结束。

——摘编自姚永超、王晓刚《中国海关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末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条件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海关建立的方式和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