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8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2021-06-08更新 | 17899次组卷 | 137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如表是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
都名西汉末东汉中期
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
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
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
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
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
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
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2021-06-08更新 | 11475次组卷 | 74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2021-06-08更新 | 20991次组卷 | 16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一位旅居西德的华人回忆,很多年来,每天一早出门,都会看到门前堆着许多垃圾。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他家门口变得不再有垃圾,社区警察对他的态度也变得亲切起来;一些生活在南非的华人也表示,当地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显著变化。这些事例折射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
A.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B.发达国家治安的改善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非政治合作的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王守仁认为,“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一思想
A.易于获得更多的认可B.超越了唯心主义的范畴
C.发展了格物致知思想D.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6 . 据学者考证,西周后期,“饕餮纹”“夔纹”“龙纹"等代表奴隶主阶级的装饰纹样逐渐消失或被取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随意粗犷的纹饰,鸟兽等动物纹样逐渐走向写实。这反映出,西周后期
A.工艺水平不断提高B.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贵族政治走向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唐立国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孟子的地位一直处于“不著不察”之列,且少有人提及。韩愈是最先把孟子名字升到孔子之后的人,他认为孟子是唯一得到孔子“真传”的人。宋朝的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孟子地位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开展古文运动的需要B.政府文化政策的调整
C.迎合政治统治的诉求D.人才选拔机制的完善
2021-06-06更新 | 660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二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促使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已成为学术界的基本共识。不过围绕“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具体情况,论者尚有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中国的大国地位存在形式与实质的脱节。

第二种观点是中国战时大国地位存在二重性。既有现实性、真实性的一面,又有表面性、虚幻性的一面。

第三种观点是中国战时获得了大国地位,但在“抗战”后期或“抗战”结束后又逐渐地失去。

第四种观点是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虽有所提高,但中国实际上仍是弱国。

第五种观点是中国在“抗战”时期是区域性大国。隋淑英认为,战时中国仅仅是亚洲大国而非世界大国。

第六种观点是中国在“抗战”时期具有大国地位。

——摘编自耿密《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研究综述》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6-05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信息质量监测 (四)文综历史试题
9 . “命定论”在中国古代曾长期盛行。而近代龚自珍、魏源等人高度重视心力的重要,认为心之力为人变革现实的精神源泉。龚自珍甚至认为具有心力的自我可以造天地,可以使得自然现象反常。材料反映了
A.思想发展维护了封建统治B.“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
C.“经世致用”思潮的起源D.思想认识适应时代需要
2021-06-05更新 | 396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信息质量监测 (四)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武帝元狩元年,由于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谋反,汉武帝“乃作左官之律”,规定不经中央派任而私仕于诸侯的官吏即构成“左官罪”。此举旨在
A.加强对地方的全面控制B.废除郡国并行制度
C.确保君主权利高度集中D.巩固贵族政治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