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1 . 赦书是朝廷颁布赦令的文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因赦书由书吏抄录多有差错,致使地方州县“错认刑名,失行恩赏”,遂下诏“自今赦书,令刑部摹印颁行”。由此赦书“勒楷书写本”,经勘读后雕版“印造发递”。此举有助于(     
A.扩大朝廷政令推行范围B.提高国家行政管理能力
C.强化地方民众法律意识D.完善朝廷文书传递体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摘自(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从宋到元,产生了大批新的蒙书。宋元以下,可以说只有较小的发展和补充,再没有很大的变动。

——摘编自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现象及其之间的联系。
(2)若要进一步研究材料二中的现象,你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结合史实举一例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世纪60年代,中国出现了诸多汉译电学的著作,但多为直译西方的“电气技术”。至19世纪80年代,部分学者开始用传统文献解释电学起源,如“《经》言:地载神气……此电学之谓也说……中国之言电气特详。但西国所言,实较中国为更详。”这一变化(     
A.有利于电学知识体系本土化构建B.表明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C.阻碍了近代西学东渐的发展进程D.推动了近代电学科技的进步
4 . 清朝学者戴震曾说:“古人之学在行事,在通民之欲、体民之情,故学成而民赖以生。后儒冥心求理,其绳以理严于商、韩之法,故学成而民情不知,天下自此多迂儒,及其责民也,民莫能辩。彼方自以为理得,而天下受其害者众也,”这一思想(     
A.否定了宋明理学的学术价值B.凸显了重视人伦日用的经世济民情怀
C.代表了市民阶级的价值取向D.突破了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小民命运
5 . 1960年,我国改革《兵役法》中关于每年在11月到次年2月定期征兵的规定,而分为夏季、冬季两次征兵,其中夏季主要征集城市中不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分配不了工作的中专毕业生,以及社会青年、厂矿企业等单位的职工。我国城市征兵开始成规模实施。这一变化(     
A.源于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B.出于开展三线建设的现实需要
C.-加速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D.意在缓解经济困难引发的压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面是二十四史中历史人物地理分布表(部分)。由此可知(     
朝代陕西河南山东直隶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
西汉2239612110232317
26121997223182923421728
北宋633241562121419784538119
80123931285624125819920476
A.古代政治中心与文化轴心趋同B.区域经济水平影响文化的发展
C.明朝南方文化普及率远超北方D.人才分布与人口密度相辅相成
7 . 钱穆在《国史大纲》里指出:“贵族世袭的封建制度在战国、秦、汉时期就被打破。然而东汉以来的士族门第到魏晋南北朝时,其地位几已成为‘变相的封建,……它是从皇权政治而来,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权政治转化,向皇权政治回归。”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官僚政治体制的渐趋瓦解B.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
C.封建割据势力的日益膨胀D.门阀政治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8 . 公元前111年正月,汉武帝派司马相如为钦差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郡县设置。随之,汉朝廷不仅在河西设立郡县、移民屯垦,而且在西南夷和两越地区设郡置县。《史记·平淮书》记载:“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这些举措(     
A.表明国家行政效率显著提高B.印证了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的变化
C.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D.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9 . 《礼记·月令》载:“是月(孟春之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末耜,措之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由此可知,当时(     
A.国家治理恪守敬天保民理念B.官僚体系的等级特征凸出
C.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经济活动D.王权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10 . 下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

人物

内容

将军冯邕之妻元氏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
长乐长公主元瑛六行允备,四德无违,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性。
乐安郡公主元仲英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
该表反映了当时(     
A.门第观念得到强化B.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
C.礼仪规范得到传承D.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认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