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唐初,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尤其是贞观之治等盛世时期,而剩余必然通过交换和转移才能兑现社会生产总平衡。这论证了唐初(  )
A.开拓创新的制度建设B.盛世局面出现的因素
C.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D.农产品商品化的影响
2 . 1971年,在呼和浩特发掘的汉壁画墓中有女子采桑图;1972年,嘉峪关东四十里的戈壁滩上东汉砖墓内亦有大量反映蚕桑、丝绢及纺织工具的彩绘壁画。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汉代(  )
A.西北地区的蚕丝业有所发展B.河西走廊是丝绸西传的通道
C.对西北边疆的经营管理加强D.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模式趋同
3 . 韩非子认为:“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其意思是“法”一定要让更多的人明了,韩非子意在强调(  )
A.以法治国B.融术于法C.外法内术D.外儒内法
4 . 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里,商品交换有固定的场所,叫作“市”。市的四周有“市门”,设官管理。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过午则渐散,至夕而罢。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商品种类增多B.政府对商业活动管理加强
C.商业规模扩大D.商业活动集中在政治中心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居住在太湖流域等南方江河湖泊交叉之地的农民把围田、筑塘、开浦、疏江四项工程结合起来,因地制宜,采用双季稻、稻麦连作等方式,使粮食生产“亩收信种”;桑、麻、棉、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海产资源的开发,使农副产品与市场的联系更为频繁。丝织、棉织、冶铁、制瓷等行业,因农业商业化和多种经营的发展而进步;南方的景德镇窑、越窑、龙泉窑等地制瓷工艺追求的釉色和质地之美,开辟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冶铁业开始大量使用煤炭,“以冶铁作器,犀利胜常云”。日益细密的手工业分工、活跃的商品经济促使同类的手工业作坊联合起来成立行会;行会的重要职能是提高本行业的生产技术,努力缩小行内的竞争和互相帮助,保证行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

随着商品交换的日益发展,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以南方盐、茶、银、铜为主的税收,在工商税收中占很大比重;为增加政府税收,两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南方的广州、明州、泉州、杭州、扬州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市舶司主要官员负责到外国引客商或贩货回国,市舶司官员每增收100万两税额,就升官一级;援引这项制度,海商无论本人是否在职,均按这个标准奖赏。商人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使许多农民从农业中分离或半分离出来,从事经商活动;不少官僚经商,工商子弟进入仕途。入宋以后,出现大批出生于南方的政治人物,如苏州人范仲淹、抚州人王安石、吉州永丰人欧阳修等著名政治家,江南地主集团的崛起及成为政治中坚,说明中国社会文化中南方比重的增强。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卷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
2022-07-0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时,政府实行盐铁专卖制度。盐铁的分配和大规模的转运,由产区或设在中转地的盐铁机构负责,按照销售区域的人口数和田亩数匡算出应予供给的食盐和铁器数量;销售区域也必须按数从附近的产区或中转地调入盐铁,不能擅自制铁煮盐。这一举措旨在(     
A.稳定市场秩序和减轻农民负担B.保护农民利益和维护小农经济
C.抑制私商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促进商品流动和商品经济发展
2022-07-0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起崇尚简朴的“新生活运动”。上海遵照蒋介石《取缔妇女奇装异服办法》,开始取缔妇女烫发。然而,在风气开放的上海则遭到了广大妇女的反对,报刊也多有批评之声;最终,取缔妇女烫发的规定未能在上海推行。这反映了(     
A.妇女追求思想解放和美B.上海因攀比出现烫发潮
C.政府认为烫发有伤风化D.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发型
8 . 2020年1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立案调查;2021年4月责令阿里巴巴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182.28亿元罚款;4月26日,根据举报,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反映了(     
A.我国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B.这两个企业受外资控制破坏我国经济
C.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我国的经济结构通过调整走向合理化
9 . 鸦片战争前,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窗口。鸦片战争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从1844年的87.4%到1855年降至21.8%;而上海则由1844年的12.6%到1855年升至78.2%。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上海的区位更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B.清政府的海关关税收入逐年增加
C.中国主动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协定关税导致两地贸易地位变化
10 . 明朝以前,小额铜钱是古代中国主要的流通货币,重量、形制长期较为稳定,流通时间近两千年。明中叶以后,白银逐渐成为流通货币,政府向外来贸易的船只征收关税均以白银计价。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明中叶后我国银产量大规模增加B.商品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外来白银
C.反映商品经济开始取代农耕经济D.政府发行铜币弥补白银产量不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