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鸦片战争前,丝的出口每年最多只有一万多包,一般只有几千包,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增加到二万二千包;战前茶叶出口每年大约五千万磅,而道光二十六年超过八千万磅。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A.对外贸易格局发生改变B.丝茶的市场依存度加深
C.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出现D.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明朝嘉靖以前唱的主要是北曲,嘉靖以后南曲流行,且多为爱情主题;戏曲行业出现了女戏(女性表演者)。元朝时戏曲作者几乎都是社会下层的人,而明朝时大部分是举人、进士,甚至有高级官员。以上变化可以佐证明朝后期(     
A.社会逐渐接受市民审美情趣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等级秩序D.程朱理学受到严重冲击
2023-08-29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3 . 货币从独特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货币国际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域外流通过程中,承担了国际结算货币职能、他国流通货币职能、可兑换货币职能、财富贮藏职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不少国家和地区将中国铜钱作为财富贮藏。……宋代纸币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世界。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欧元自创世运行以来,在推动欧盟各成员国经济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伴随着欧盟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欧元的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欧元对美元的冲击将不断加大,这也将打破美元独立枝头的局势。

——摘编自张章《对欧元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三: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五套人民币

版本

时间

发行背景

第一套至第三套

①1948~1962年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困难时期

第四套

1987年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

1999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中国货币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元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①所指时间段的阶段特征。简述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体现了国家的哪些变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一九三七年五月二日至十四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指出,“三民主义有它的历史变化。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曾经因为孙先生与共产党合作加以坚决执行而取得人民的信仰,成为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胜利的革命的旗帜”。"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苹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摘编自邓涛《<毛泽东选集>中关于孙中山先生的内容》

材料二

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这个决议案的第一部分“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即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 文。在该文中,毛泽东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苹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 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苹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苹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 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党在大革命失败后成功地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孟艾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相似意义。
5 . 明清之际,学风开始发生变化,人们既不满意“心学”的束书不观,也不满意“理学”偏离实际的空谈义理。这一变化(     
A.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求B.反映了知识分子对儒学的反思
C.批判了传统儒学义利观D.体现了民众开始关注社会现实
2023-11-08更新 | 223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6 . 明代以前的很多作品中,商人往往作为道德审判的对象出现。但在明清小说中,商贾形象被重新定位,他们的职业得到首肯,人格受到尊重,其形象更加客观、人性和生活化。这一变化说明(     
A.商业发展打破了“四民”秩序B.市民阶层社会价值提升
C.传统的抑商政策开始逐步瓦解D.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
22-23高三下·河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所示为1926—1927年北伐战争中《良友》画报(左)与《北洋画报》(右)提及次数排名前五的人物(单位:次)。这可用于说明(     

提及人物

出现次数

政治面貌

提及人物

出现次数

政治面貌

蒋介石

54

国民党党员

张学良

89

奉系军阀

孙中山

50

国民党党员

张作霖

43

奉系军阀

冯玉祥

29

国民党党员

蒋介石

35

国民党党员

张作霖

19

奉系军阀

韩麟春

18

奉系军阀

胡汉民

16

国民党党员

孙传芳

18

直系军阀

A.国民革命军一度处于劣势B.媒体焦点折射时局变化
C.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进展D.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2023-08-12更新 | 8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高三历史模拟测试卷(四)
8 . 春秋战国直至汉初,社会任侠之风大盛,侠士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死生的品格历来为世人称道;但“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之举也被视为“以奸犯公法”。自西汉中后期起,任侠之风便一蹶不振。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豪强地主的崛起B.主流思想的变迁
C.专制统治的强化D.选官制度的变革
9 . 五四运动前夕,国内报刊上开始出现专门介绍马克思生平和学说的文章。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开始多了起来,《星期评论》《国民》《每周评论》《少年中国》等进步刊物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这一变化主要缘于当时(     
A.思想文化氛围相当宽松B.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
C.五四与新思潮相互促进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代汉族官僚对满清皇室绝对服从开始松动,源自于鸦片战争后汉官集团开始逐渐垄断了对外交往、洋务现代化运动和地方武装开始。满清皇族为了维护对全国名义上的统治,被迫通过让渡出在一些地方的绝对权力来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A.西方坚船利炮打开国门B.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C.程朱理学思想统治松动D.湘淮军地方势力崛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