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政治制度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代东、西方世界都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建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史记·周本记》载:“(周武王)勿忘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为蔡……”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相比,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政治则被称为民主政治,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都能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但也不能夸大这种民主,因为对广大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根本遥不可及。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特点?
(2)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结合材料及所学,简要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2021-09-25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1074—1138),评述秦灭梁之事曰:“按《春秋》灭梁者,秦也。圣人不书‘秦灭’,而书‘梁亡’者,不能守在四邻而沟公宫,亡其自致也。今勤王大众不以击敌,而以治城池。金帛用物不以募战士,而以赂敌国。堂堂大宋,万里幅员,奚至陵藉如此其甚哉!”胡安国意在(  )
A.痛斥秦灭梁的行径B.纠正历史记载错误
C.唤起强国御敌意识D.巩固理学主导地位
2022-04-02更新 | 248次组卷 | 6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与异族联姻贯穿于西周王朝始终,并成为其政治特色之一。据文献记载,西周十二王的王后来自西羌族的较多,如武王后邑姜、成王后王姒、康王后王姜、昭王后王祁、穆王后王俎姜等。这种联姻
A.促进了西周王朝迅速崛起B.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宗法制
C.有利于多元一体国家发展D.形成了华夷之辨的民族观
4 . 郡县制几乎盛行于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据《史记》记载:“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对此制度解读不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与中央的对立
B.秦代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C.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D.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先是益、邛、嘉、眉等州岁铸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北宋前期的农民起义代表)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从材料可知,宋朝的“交子”
A.官方推行的最早的纸币B.官方铸钱困局下的民间货币
C.宋印刷业发达的产物D.中央对地方控制放松的产物
6 . 康熙年间《广东新语》记载:“广东东莞的茶园村,农户多以种茶为业,富者千余棵,贫者也有百余棵,一年售价为万金。”乾隆年间《棉花图册收贩》注释:“三辅(京城附近地区)……种棉之地,约居什之二三……每当新棉入市,远商翕集,肩摩踵错。”由材料可知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B.棉纺织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C.清朝的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繁盛
7 . 《资治通鉴》记载:“秦被甲百余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内容是
A.连坐法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重农抑商
2021-06-02更新 | 175次组卷 | 29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第八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自古以来农业始终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随时代变迁,我国农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   下图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


材料分析第17题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松太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的原因。他们破产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有何客观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线段DE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哪些变化?
9 . 《左传》记载:“稷(周始祖),田正也。有烈山(意为‘烈山泽而焚之,)氏之子曰柱(意为用作昆土的木)为稷,自夏以上祀之。”这一史料可以用以说明(     )
A.春秋时期牛耕的发展B.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C.井田制下农民的艰辛D.稷为小农生产发明者
2020-10-3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极少以郡命名;反观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所处时期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
A.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B.宗法关系逐渐淡出两汉政治构架
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2020-12-23更新 | 476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月考(期中)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