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自辛亥革命以后,民主主义就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B.辛亥革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
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社会
D.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2021-01-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它是官僚政治进入完善和成熟时期的产物。它把朝廷的决策和行政职能分离,但决策权力本身也被分割;它与秦汉时丞相集决策与行政于一身的旧制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奠定了中枢机构的总体格局,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它指
A.郡国并行制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D.猛安谋克制
2021-07-19更新 | 544次组卷 | 26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地方自治性质的土司制。明代出现废除土司,改派流官的做法。到清雍正、乾隆年间,西南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这一变化
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促使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C.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D.加剧了西南地区的落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两汉的很长一段时间,州都是作为监察区而存在,在层级上则是郡县二级制;东汉后期,州则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刺史也摇身一变成为主政一方的州牧,国家结构变为州、郡、县三级制。这一变化
A.强化了地方的监察职能B.完善了封建国家的行政层级结构
C.弱化了刺史的监察权力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武帝时期,起自州郡吏民有不少是出身低贱的贫士,只要他们具备将相之才,即可破格提拔重用,而不问是否为儒生。其在位53年间,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正副枢臣29人,而只有2位儒生,余为外戚、功臣、商人、诸子学者等。这反映了
A.汉代选官标准发生重大变化B.儒法墨等思想同时并行发展
C.权力中枢决策机制日趋规范化D.汉武帝具有博采众长的人才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华,他感叹到:“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学生这样,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对杜威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A.青年学生成为救国主要力量B.民族矛盾激化引发民族觉醒
C.先进分子迫切寻找救国道路D.民众思想正发生根本性变化
2021-04-01更新 | 161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0·江西南昌·二模
7 . 汉朝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曹魏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种变化(     
A.保障了选才公平公正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迎合了庶族地主势力D.催生了曹魏门阀士族
2020-07-07更新 | 206次组卷 | 22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人民军队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名称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中国
A.社会性质的变化B.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C.社会矛盾的变化D.中共执政地位的形成
9 . 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0 . 改革须从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在1956年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已经发现问题,也曾做过放权让利的努力,但效果不好。邓小平1978年领导的经济改革开始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逐渐建立一种新的机制,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王浩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图中数据变化的农业政策因素是什么?并简述该政策推行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在该机制方面的理论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