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技术实为“救国之良药”

材料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亲眼目睹了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存亡、强弱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于1904年写出了《物质救国论》,通过中西之得失的比较,康有为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救国之急药”,认为“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并明确提出“科学救国”的主张。

科技成就               

北斗导航
2020731日,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北斗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运控、星间链路、应用验证七大系统组成,中国北斗正式登上世界舞台,站在了我国用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梯队”。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后的第一个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新蓝图。《规划》在“十三五”科技创新总体目标中明确,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规划》指出,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高到6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6.3件增加至12件。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未来社会是一个智能社会,我们要争夺这个机会,就要大规模地培养人。今天的孩子,就是二三十年后重逢的博士、硕士、专家、技师、技工、现代农民……代表社会为人类去作出贡献。因此,发展科技的唯一出路在教育,也只有教育。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康有为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5-08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九)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作品名称作品简介
   油画《启航一中共一大会议》。何红舟、黄发祥创作于2009年,作品采用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登船启航的这一历史瞬间
   油画《井冈山会师》。王式廓创作于1957年,作品描绘了毛泽东同志带领队伍欢迎朱德同志率领南昌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时的情景
   油画《遵义会议》。画家沈尧伊以独特的构图形式,描绘了遵义会议期间20位参会者各自的人物神态和内心世界
   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画家陈坚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递交投降书的场面
   油画《开国大典》。画家董希文创作于1953年,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盛大历史场景

(1)根据以上美术作品反映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史实,绘制党史年代尺,并对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任选一幅油画进行赏析,并谈谈你对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史料价值的看法。
2022-03-17更新 | 49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求同存异——老精神的新应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其利,故曰不和也”

——何晏《论语集解》

1941年,在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严酷斗争中,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朋友,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周恩来19554月在万隆会议上即席发言,开宗明义地郑重申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他正是用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台湾、香港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他同样是用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李元光《论“一国两制”的哲学内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老精神的新应用”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0更新 | 490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热身押题历史试题
4 . 鲁迅曾经说:“我们从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魏源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冯桂芬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甲午中日战争后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根据上述材料,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角度,谈谈你对鲁迅所说的话的理解。
2022-05-16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山东专版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王守仁认为“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四民异业而同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简介
李时珍
1518- 1593年)
李时珍三次应试不第,后弃儒学医。为深入系统研究历代药物,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达湖广、江西、直隶等地的名山大川,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被后世尊为“药圣”。
张居正
1525- 1582年)
张居正年少得志,二十三岁中进士,后任内阁首辅。任职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政体为之肃然。张居正改革使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暂时缓解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宋应星
1587-约1666年)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连续六次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王阳明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3-18更新 | 36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凯歌行进的时期》是林蕴晖等著,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国》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响较大,曾多次印刷。

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新中国成立前三年经济恢复伟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新中国诞生,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详细探究。

书中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八大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只有7年时间……这7年,无论从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整统一和社会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实惠,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等等,都可以说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2-19更新 | 686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严峻的国际局势下,基于战备需要而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调整。1964年,中央决定建设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深刻改变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城市格局。



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三线建设集中分布的区域,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三线建设的看法(要求: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看法体现唯物史观,史论结合)
2022-04-15更新 | 54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夏津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4月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入党为荣

20世纪20年代,知识青年一跃崛起为时代发展的急先锋。而青年学生每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荣成为这一时期蔚为独特的社会现象。这其中,许多知识青年是从国民党转入共产党的。

1926年前后,由国民党转入共产党的知识青年,约占共产党员人数的3%。广州作为当时国民党的大本营,从国民党转入共产党的知识青年,占广州中共党员总数的1/7,占知识分子党员的3/4。而且,伴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转入共产党的知识青年越来越多。出现如此流动,与国民党内部组织结构不严密、党部运作低效率,使得"党力"不彰成为一个严重的痼疾有关。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着严密组织纪律的政党,不仅对知识青年的入党严格慎重,而且以铁的纪律加以约束。其时,共产党要求自己的党员"吃苦的工作我们自己争来做,占小便宜的事情让给他们"。尤其是有"做官倾向"的党员,被斥之为"腐败堕落"的"机会主义倾向",共产党要求"严厉取缔"。这种鲜明反差引发了富有革命热情的知识青年的强烈共鸣。

——摘编自杨东《近代史上"入党为荣"的社会现象回眸》

谈谈你对20世纪20年代知识青年"入党为荣"社会现象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3-22更新 | 750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少年中国”

材料   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一文,提出:“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少年中国”这一文化意象或者类似隐喻得到广泛传播。1908年出版的小说《新纪元》,描绘了1999年的中国,称“这个少年新中国,并不是从前老大帝国可比”。1917年,李大钊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提出,少年的责任“不在保持老大中华之苟延残喘,而在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呼吁中华少年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

1919年,李大钊、王光祈等人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以“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创办了《少年中国》作为会刊。会员并无统一的信仰。恽代英提出“联合世界革命势力(苏俄,各弱小民族革命党,各国共产党),促进农民、工人为本身利益而奋斗的觉悟,且与国内各阶级反帝国主义的力量合作,以求得到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胡适根据实验主义,强调讨论“少年中国”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实验的态度。王光祈倾向无政府主义,设计了集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无政府主义之大成的“菜园新村”的构想。

——据朱俊瑞吴秋华《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象的重构》等


谈谈你对“少年中国”这一文化现象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6-07更新 | 39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年计划

材料   1953年起中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截止目前实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五年计划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至深。下面是部分五年计划(规划)的目标关键词。


——摘自《发展》(2010年第十二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年计划(规划)的认识与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