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统包统配”

1952年,政务院提出逐步实施统一调配劳动力。19538月,中央批准下发劳动就业委员会、内务部和劳动部《关于劳动就业的报告》,规定各单位招聘的工人、职员数量较大时,应向劳动部门申请,由劳动部门负责介绍、选择和录用;招工数量较少时,可自行在当地失业人员中选用或另行招聘。同年,全国已有93个城市设立了建筑工人调配专管机构。

1954年,劳动部召开各大行政区和省市劳动局长会议,要求各大行政区和省市劳动部门的工作重点由救济失业工人转向建筑工人的调配。1955年,劳动部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局长会议,明确规定了劳动力统一招收和调配的基本原则、办法和劳动部门的管理权限。自此,劳动力统一招收和调配制度从建筑行业扩大到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等各个部门。与此同时,政府还颁布了禁止辞退职工的规定,职工拥有了未规定工作期限的“固定工”身份,俗称“铁饭碗”。1957年,由于上年新增职工大大超过国家计划,国务院发出通知,规定使用临时工的指标也需经中央主管部门或省、市和自治区批准。政府负责安排的人员范围不断扩大,从大中专毕业生和部分复员转业军人开始,渐渐发展到城镇中需要就业的全部人员,最终形成了以政府统包统配和固定工制度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就业制度。

——摘编自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统包统配”制度。(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4-29更新 | 23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朝前期,在"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思想指导下,根据边疆与内地不同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方式。在新疆实行政教分离,基地大臣只管军事,日常民事大多交由少数民族上层管理;在东北地区设立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以军事统辖为主,兼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多元管理模式;在蒙古地区吸收满旗制度、蒙古草原会盟的习俗,建立盟旗制度。

1840年后,由于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剧烈变动,清政府不得不改变"因俗而治"的传统政策,重构对边疆的统治,开展了边疆建省运动。1884年设新疆行省,实行屯田、移民实边等措施发展生产,加强边防建设。1885年设台湾行省,采取了发展邮电、修筑铁路等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建设。1907年,清政府任命徐世昌为东北三省总督,黑龙江省、吉林省、奉天省各设巡抚一名,在东北采取移民实边、开商埠、借国债、修铁路等一系列措施。

——据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等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朝的边疆治理政策。
2021-06-02更新 | 47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部内容“互相矛盾”的宪法有学者认为,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在具体内容上出现了一些“互相矛盾”的规定,这突出体现在宪法总纲第八、九、十条的内容上。对此,我们应如何认识?

材料   第八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

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

国家对富农经济采取限制和逐步消灭的政策。

第九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手工业者和其他非农业的个体劳动者的生产资料所有权。

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手工业者和其他非农业的个体劳动者改善经营,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和供销合作。

第十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国家通过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国营经济的领导和工人群众的监督,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限制它们的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9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54年宪法中“互相矛盾”的规定进行评述。
2022-01-13更新 | 471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9年《人民文学》第7期发表了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小说塑造了改革家乔光朴的英雄形象。经历十年动乱后,某重型机器厂生产停顿,人心混乱,成了一个烂摊子,乔光朴受命于危难之际,立下军令状当了厂长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建立新的生产秩序和奖惩制度,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公精神,很快改变了全厂的涣散状态,扭转了生产被动局面。这是最早的一篇自觉地“写四化,写四化的阻力,写克服阻力的斗争”的文学作品。

小说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读者来信纷沓而至,甚至有工人买一本《人民文学》送给自己单位的厂长,希望厂长像乔光朴那样领导工人干“四化”。对于这篇小说也有不同的声音,《天津日报》在1979910月间发表了四组整版的评论文章,以“争鸣”的形式对乔光朴的用人和专抓生产等改革措施进行批判、质疑。更多的是对小说的肯定,1979年《文汇报》就此评论:“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乔光朴。四个现代化不是谈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小说的成就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首肯。“欢迎乔厂长上任”“希望乔厂长从作品中走出来”成为时代的呼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发表后的出现的反响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结论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黄绣球》是汤颐琐发表的一篇白话小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主人公黄绣球,居住在一处叫自由村的地方,当地物产丰盈,田地广阔,一向与外村人不通往来。外村人羡慕自由村富饶,就渐渐耍手段欺侮村人,弄得自由村全无一点自由乐趣。黄绣球原是个不识字、贤妻良母式的旧时代妇女,受到丈夫黄通理维新思想的影响,放了足,又在梦中得到法国罗兰夫人的点拨,知识大进。在新任官的支持下,添设新学堂,官民合作,大见成效,使所居自由村面貌焕然一新。黄氏夫妇又到邻村开辟事业,也取得成功。但后来昏官继任,摧残教育,倒行逆施。最后黄氏夫妇领导自由村成立武装,实行了地方独立。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的史实,从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并进行评述。 (要求:情节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10-20更新 | 46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与历史解释

材料一   美国学者柯文曾写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一书,英文名称:HistoryinThreeKeys:TheBoxersAsEvent,Experience,andMyth.


(1)指出材料一作者从哪些方面关注了对义和团运动的评述,并说明其意图。

材料二   卡尔-波普尔说:“木可能有'事实如此'这样的历史,只能有历史的各种解释。”托波尔斯基认为历史解释分为:一是“描述性解释”,通过叙述历史事实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二是“发生性解释”,指出给定现象的起源,回答“是怎样发生的”;三是“结构性解释”,说明某一现象在给定结构中的位置,如某一事件的意义和作用;四是“定义性解释”,给现象提供定义,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五是“因果性解释”,说明现象的原因。

该书目录
第一部分作为事件的义和团绪论历史学家重塑的过去
第一章义和团起义:叙事化的历史
第二部分作为经历的义和团绪论人们的经历的过去
第二章干旱和洋人洋物的存在
第三章将神附体
第四章法术和妇女秽物败法
第五章……
第三部分作为神话的义和团绪论被神话化的过去
第六章新文化运动与义和团
第七章反对帝国主义与义和团神话的重构
第八章……

柯文在书的结语中写道:“最后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涉及我作为作者在本书几个部分中的作用。每个部分探讨不同的一类意识: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的意识,第二部分是历史的参与者(或历史的见证者)的意识,第三部分是神话制造者的意识。”

——摘自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与记忆》


(2)请从材料二中任意选择一种“历史解释”,解释19世纪40至7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所谓重要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由一国内外部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能为该国提供实现某一特定战略目标所必需的重大机遇,并对该国发展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

——摘自2019522日人民日报《认识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应重视战略机遇期这一宏大命题,以长时段的眼光从近代史发展轨迹中,总结能够为当今国家发展战略提供借鉴的规律。30年大致可以看做是一个战略机遇期,一个国家如果能充分把握战略机遇期,制定合适的政策,就一定会获得巨大发展,反之,则有可能落后于世界。

——摘编自张海鹏《关于鸦片战争以来战略机遇问题的讲话》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对中国成功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进行评述。(要求:任选一个时期,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政院论驳上谕风潮

1910年9月,议会准备机构资政院(仿照西方的法规体制设立的中央谘议机关,议员分皇帝亲选、民选各100名)正式成立。清廷希望“为朝廷竭协赞之忠”的资政院议员,以一种“半在朝”的政治身份与朝廷站在一起。

11月4日,清廷颁谕缩短预备立宪年限,定于宣统五年(1913年)召开国会,并专横声称:“年限一经宣布,万不能再议更张”。资政院议员虽不敢对上谕正面发难,但采取了曲解的办法:“我皇上,我监国摄政王的本意,并不是必要到宣统五年始开国会……不过因皇上方在冲龄,监国摄政王不能自作主张,所以交付廷议以取决之。”进而进一步鼓动大家继续请愿再次缩,改预备立宪的年限。

11月9日,又出现了议论上谕的风潮。这天,议长宣读了一道上谕,对资政院核议湘抚与省咨议局关于发行公债一事争议的具奏,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湘抚此举“系属疏漏”,既未给其以任何处分,也未提及发行公债应交或补交省咨议局议决。对此,议员们惊诧异常,他们愤然指出“立宪国精神,全在法律。督抚违背法律而不予处分,则资政院可以不必设……宪亦可以不立”,诘问清廷到底“要立宪不要立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22日,议长宣读了命将资政院议决的云南盐斤加价具奏案交督办政务处,将议决的广西巡警学堂具奏案交民政部分别查核的上谕:议员们认为这不但否定了资政院的议决权,而且无异于宣布以上两个行政部门为资政院的上级机关。因而骤起轩然大波,不少议员开始对上谕含沙射影,旁敲侧击。

——摘编自王开玺《晚清论驳上谕风潮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资政院论驳上谕风潮”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唐朝中期以后的统治者发布的关于商业政策诏令的部分内容。

发布者内容出处
唐德宗通商惠人,国之令典《册府元龟》
唐宪宗百姓商旅诸色人中,有被分外无名赋敛者,并当勒停《唐大诏令集》
唐武宗度支盐铁户部诸色所由茶油盐商人,准敕例条,免户内差役《全唐文》
唐宣宗如商旅往来兴贩货物,任择利润,一切听从,关镇不得邀诘《全唐文》
其商贾准令所在收税,如能据所有资财十分纳四助军者,便与 终身优复;如于敕条外有悉以家产助国,嘉其竭诚,待以非次《通典》
唐禧宗近关州府通舟船处,不得约勒商人《全唐文》
刺史、县令,如是本州百姓及商人等,准元敕不令任当处官 ……百姓商人亦不合为本县镇将,若有违越,必举典刑《唐大诏令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唐代中期以后政府商业政策的基本特点。
2021-05-15更新 | 32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