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五世纪末,中国的江南地区,由于丝织业的发展,使得种桑养蚕也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产业,出现了“桑争稻田”的局面。由于蚕桑缺乏作为食物的功能,桑争稻田从根本上不能导致蚕桑生产取代水稻种植。种桑养蚕较之种植水稻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大,导致农村人口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粮食不足,进而影响到蚕桑业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曾雄生《中西农业结构及其发展问题之比较》

材料二

史料内容出处
(一)“广州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清代笔记:屈大均《广东新语》
(二)“(泉州)为稻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明代笔记:陈懋仁《泉南杂志》
(三)“(松江)肆中收布之所,日花布纱庄。布成持以易花(棉花),或即以棉纱易,辗转相乘,储其余为一家御寒具,兼佐米盐。”清代地方志:蔡自申《金泽小志》
(四)“(盛泽镇)居民以绸绫为业。”清代笔记:沈云《盛湖杂录》
(五)“(石门镇)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清代地方志:张霖《石门县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江南地区“桑争稻田”发展困境的原因。
(2)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早期市场经济”,请运用材料二中的史料对此观点分别予以说明,并指出运用这些材料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局限。
2024-05-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普通高中沅澧共同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2 . 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
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49年后,常德城区逐步扩大,但发展仍然偏慢,到1988年常德撤区建市时,城区建成区面积20.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9.7万人。撤区建市后,常德城市建设迎来黄金发展期,城区面积迅速扩大,人口快速增多,2006年市城区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60万人。这一变化(     
A.是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产物B.折射出生产关系调整的显著成效
C.是实施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D.展现常德经济在湖南的领先地位
2024-05-1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普通高中沅澧共同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乡愁的产生是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注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原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回望寄托情感世界。带来这一变化的因素(     
A.推动了中枢机构的创新B.促使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C.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4-03-29更新 | 422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665-669年间日本的两次遣唐使都表示要同唐朝和亲。702-752年间的四次遣唐使把全面吸收唐文化放在首位。777-838年间的三次遣唐使则带着劝诱迎回尚滞留在唐的日本学者、留学生、学问僧的使命。这一变化反映(       
A.开放是唐朝的基本国策B.日本受唐影响发展迅速
C.社会状况影响中外交流D.日本社会转向脱亚入欧
2023-03-28更新 | 45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1928和1929年,国民党军队的叛兵基本成为红军补充新兵的一个重要来源,但1930年后红军兵源发生很大变化。如1934年春第一方面军的兵员构成中,国民党逃兵和叛兵的比例不超过4%。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失利B.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军队阶级成分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推动D.国民党军队严惩叛逃的现象
2021-10-27更新 | 1056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有很多西方的商人来到中国,然后写游记等作品来描绘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马可·波罗游记》,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因为《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的流行,这也在欧洲人的心中塑造起了一个完美的中国,让他们对于中国是愈发的着迷,对中国充满无限想象。因此在欧洲大航海的时代当中,那些航海家的梦想便是可以到达远方的东方……

——摘选自《西方人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材料二   美国《时代》(Time)周刊创刊于1923年,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周刊之一。

表3   1923年以来出现在《时代》封面的中国人物

时间出现在《时代》封面的中国人
1923—1980年吴佩孚、蒋介石(4次)、冯玉祥、阎锡山、溥仪(2次)、汪精卫、宋美龄(2次)、宋子文、陈立夫、陈诚、吴国桢、毛泽东(3次)、周恩来(6次)、刘少奇、罗瑞卿、陈毅、李富春、达赖、林彪、江青、邓小平(2次)
1980—2020年邓小平(2次)、巩俐、王菲、成龙、周润发、杨紫琼、周星驰、姚明、舒琪、刘翔、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张惠妹、周杰伦、春树(北京少女作家)、李宇春、李娜(女子网球世界冠军)、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

——据网络资源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人对中国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时代》周刊封面刊登中国人物的主要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统计,在《新唐书》《旧唐书》所载830名进士中,出身望族和公卿子弟者最多,高达71%,小姓为13.1%,寒素子弟仅占15.9%。而在《宋史》有传的北宋1533人中,布衣(平民)入仕者占比55.12%;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且自宋初后逐渐上升,至北宋末已达64.44%。上述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制度的变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中外贸易的频繁D.造纸印刷的普及
9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厉镇压私自出国的人民,并宣称“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1909年,在荷属印尼华侨的请求与国内舆论催促下,清政府出台了《大清国籍条例》,确立了血统主义原则,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政府外交主权观念增强B.侨民安土重迁观念得到强化
C.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D.清末“新政”重塑了政府权威
10 . 改革开放之初,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之为“两权分离”。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 这一变化(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适应了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D.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展现农村的活力
2020-09-03更新 | 238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临澧县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押题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