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下列选项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A.天朝上国的社会观念开始受到冲击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不断发展
C.顺应时代潮流的求变思想日益增多D.学习西方的观念成为国人一致选择
2022-01-20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具有时代特征,反映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及民生问题。下表是从《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中选出的1978年的一组流行词语。

流行语流行语介绍流行语的关联词
“望乡”一部日本老影片阿崎婆、栗原小卷、田中绢代
“科学的春天”一次大会诗意的别称,也是大会上一篇热情洋滋的讲话稿郭沫若、四个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篇文章的题目,一场思想革命的前奏曲精神枷谈、“左”的错误思想
“改革开放”一个重大决策对内要改革、对外要开放
“伤痕文学”一种文学思潮。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也称“伤痕小说”伤痕文学代表作品
“小岗村”地名,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村庄联产承包、分田到户、农村改革
提取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流行语,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多角度论证,表达清晰)
2022-01-19更新 | 179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战略,选项中最能凸显我国外交战略演变主题的是
时期我国外交基本战略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一边倒”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两个拳头打人”(即反帝反苏)
20世纪70年代初“一条线”(即联美反苏)、“一大片”
20世纪80年代不结盟政策
20世纪90年代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
2012年以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

A.积极参与、巩固政权B.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C.独立自主、实事求是D.反对霸权、维护和平
2022-01-19更新 | 440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1956年7月,1956年7月,陈云在全国商业、农产品采购厅和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上指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业务部门的普遍缺点是…作出来的决议往往带有片面性”,“我们要把资本家请来当'反对派',专门同我们'抬杠',越""抬杠',工作就可能做得越好”。陈云的这一主张
A.有利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B.有助于加快社会变革的进程
C.适应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D.有利于我国走市场经济道路
2022-01-19更新 | 383次组卷 | 10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其著作中列举了大量事例,分析得出“君”这一称谓在《尚书》《左传》《礼记》《汉书》等古籍中属于普遍称谓,其本身并无特殊含义,后世也常用于朋友和夫妇之间。顾炎武对“君”这一称谓的解读
A.反映君主专制已走向衰亡B.反映其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D.具有一定程度的启蒙意义
2022-01-19更新 | 27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宋朝的地摊经济尤为火爆,商贩占道经营现象普遍。为此,宋真宗曾下令加宽街衢,禁鼓昏晓,复长安旧制。宋神宗开征“侵街钱",政府最终承认了商贩占道经营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宋朝
A.统治者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城市管理政策缺乏延续性
C.以沉重租税抑制商业发展D.对商品经济实行柔性管理
19-20高二下·河北石家庄·期末
7 .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的儒学很杂,包括先秦各家思想、巫蛊方术,因此提出天人合一,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据此推断,该学者强调董仲舒的儒学(  )
A.侧重于宣扬“君权神授”B.经糅合改造成为正统思想
C.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背离了先秦时的儒学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毛泽东认为“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而在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时,毛泽东认为当时“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这是因为
A.国民政府不能组织大规模的抵抗
B.毛泽东对抗战形势的认识不断发展
C.中国的抗日战争还处在防御阶段
D.当时的抗战还没有充分动员人民群众
2017·河北衡水·三模
名校
9 . 光绪六年,中德《续修条约》规定:“德国允,中国如有与他国之益,彼此立有如何施行专章,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这表明清政府
A.外交的屈辱地位明显改变
B.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
C.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
D.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据此推断合理的是,作者
A.关注民族危机,主张教育救国B.质疑华夷观念,推崇西方文明
C.顺应时代潮流,主张与时俱进D.忧虑社会革命,怀念清朝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