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大趋势。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纪》

材料三(西汉初年)以海内初定,子弟少(年少),激秦孤立亡(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

——班固《汉书·高五王传》

材料四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2)为解决材料二的问题,秦朝实行郡县制,请简要概括郡县制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汉初“大封同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此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汉武帝针对王国问题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时期中央官制评价
A:三公九卿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隋唐B:相权一分为三,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宋朝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C:
清朝D:机构简单,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2)根据表格,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简述其积极的历史作用。
(3)根据上述政治制度的演变,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21-12-23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宋基信阳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全国粮食、棉花、蚕丝、茶叶、食盐等商品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清中期,就连张家口、包头、伊犁等偏远地区多都发展成有名的商业贸易城镇。清初,中国的布匹、茶叶等商品进入俄罗斯地区,当地商人又将茶叶转贩欧洲市场。明中期以后到清中期,中国手工业、商业、金融业的组织形式走向企业化。在此背景下,明清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除商人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的背景与标志》

材料二   1718世纪英国的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具有吸收存款、借贷和发行货币功能的英格兰银行的建立,对于刺激英国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国债制度的确立,以国家信用担保,使得民间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政府,政府获得了民间资本的有力支持,有效化解了政府因长期对外战争引发的巨大财政危机。此外政府向民间借贷行为,造就了大量富裕阶层,尤其是城市精英阶层,推动了社会结构的优化整合。南海泡沫危机之后,英国政府强化了对股份公司、证券交易和银行系统的监管和监督,推动英国金融制度不断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

——摘编自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背景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的主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的金融革命与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给你带来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逐步成为黄河流域南北各族流行的服装,这个历史现象主要反映出
A.北方文化优于南方B.民族交融成为趋势
C.生产技术相互影响D.生活习俗相互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明朝明成祖在位时,逐渐形成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是A
获得在濠镜澳(今澳门)长期租住权的西方殖民者是B
清朝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由皇帝直接监督,大臣依据皇帝旨意,负责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的机构是C
与沙俄签订的,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的条约是D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明至清中叶在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至清中叶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6 . 明朝早期,严禁普通百姓服饰使用大红、鲜黄等颜色。到明朝晚期,小康人家服饰上无大红不穿,就连婢女也非以大红饰衣不可。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程朱理学失去活力B.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专制统治日益腐败
7 . 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商业繁荣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古代城市的功能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秦汉以来,统治者推行的商业政策主要是A: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B:        
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的时期是C: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被称为D:        

(2)据上述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综上所述,商业的活跃对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2020-12-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18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儒家思想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A: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的思想家是B:        C: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家是D: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地位与作用。
9 . “治理有效”是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我国疆域辽阔,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县的出现,是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划时代变化。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本质,是在国家体制中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由部族国家变成疆域国家。秦代实行郡县两级制,而秦郡数仅为四十余,中央直接管理各郡,尚无多大问题。

——摘编自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体制与官僚制度》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   元朝疆域辽阔,为汉唐所不及,路府数量繁多,中央很难一一统属。故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行省与中书省的关系是双重的:一方面,行省可以说是中书省的下属,要接受后者的节制和领导;另一方面,行省与中书省又具有某种“平等”关系。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权力虽重,但其官员的任命、迁调、考课必须由朝廷执行;元朝还建立了针对行省的一些监督机制,通过御史台等机构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密监察;行省机构内部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在行省官员内部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的状态。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出现的时代。概括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政治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带来什么后果?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主要原因,概括行省与中央的关系,简述元朝防范地方专权的有效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历史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地方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现象,即所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曹操在北方稳定统治后,急需人才。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建议后,开创了九品中正制,这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所谓中正,就是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晋以后,中正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这保证了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进行干扰。

——摘编自张旭华《九品中正制研究》

材料二   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局面后,百废待兴,而首先是解决国家所需的用人问题,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曹魏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