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9 道试题
1 . 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刺史
B.郡守
C.州牧
D.丞相
2016-12-13更新 | 156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
A.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
C.带动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
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秦律·置吏律》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
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
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
D.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
2016-11-27更新 | 60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4 . 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于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备受欢迎
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
5 . 《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
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2016-10-20更新 | 374次组卷 | 5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史书记载:“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上述记载最早可能出现于(   
A.魏晋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山东东吕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史记》记载:春秋末年“陶(山东定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该材料反映出 (  )。
A.中原市场繁荣B.驰道、驿站通畅
C.市场交易通宵达旦D.工商业市镇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