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史记》的“十二本纪”分别记述了五帝、夏、商、周、秦国、秦朝、项羽、刘邦、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由此构建起了华夏民族的政治统绪。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普遍认可《史记》编排的这一政治统绪。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强调统治的合法性B.受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影响
C.自觉捍卫华夏道统D.《史记》的记载真实可靠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2024-03-01更新 | 557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大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三个字,据推测是商王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从铸造痕迹来看,该鼎是用20块范铸成的。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这主要反映商代(     
A.神权与王权结合的治理模式B.青铜冶炼铸造技术工艺高超
C.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D.青铜器的功能发生重大改变
4 . 《尚书》中的《酒诰》和《召诰》均提及了“男”服,位列侯、甸之后。《酒诰》记载:“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召诰》则言“命庶殷:侯、甸、男、邦伯”。材料可用于研究先秦时期(     
A.宗法观念的萌发B.国家的管理制度
C.等级制度的强化D.君主专制的形成
2023-12-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汉书·食货志下》记载,西汉颁布“告缗令”后,引发了百姓举报商人瞒报财产的风潮,著名酷吏义纵认为“告缗令”引起了社会动乱,下令逮捕举报者,“天子以纵为废格沮事,弃纵市”。材料反映出(     
A.国家赋税制度的变化B.法家思想的逐渐没落
C.国家财政收入的丰盈D.朝廷抑商态度的坚决
7 . 据记载,西汉刺史“奉诏六条察州”,其中对“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的监察目的是(       
A.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及横行乡里B.禁止中央官员的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
C.杜绝诸侯王在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D.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和地方大族相互勾结
8 . 据史籍记载,(北魏)“始都燕代,南略中原,粗收经史,未能全具。孝文徒都洛邑,借书于齐,秘府之中,稍以充实”。孝文帝还曾诏“求天下遗书,秘阁所无、有裨益时用者加以优赏”。这一做法旨在(       
A.满足鲜卑贵族娱乐和消遣的需要B.促进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
C.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和治国方略D.控制民间思想和压制异端
2023-09-2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旧唐书·杨炎传》记载:“天下兵起,始以兵役……徵(征)求运输,百役并作,人户凋耗,版图空虚。"这反映了当时(     
A.赋役制度亟须调整B.户籍制度管理严格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募兵制度难以为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士山盘记载,西周共王对诸侯国立新君进行全面干预,并且对妨碍立新君的地方势力和人员实施了惩罚。这体现了当时(     
A.专制主义体制的形成B.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
C.内外服制巩固了王权D.贵族分封权受血缘关系制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