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乾隆时期《湖南通志》记载:茶,产安化者佳。充贡而外,西北各省多用此茶,而甘省及西域外藩需之尤切。设之官商,做成茶封,抽取官茶,以充市易,赏赍诸蒙古之用。每年商贾云集。据此可知(     
A.朝贡贸易推动湖南经济发展B.湖南茶叶的跨区域贸易兴盛
C.官商垄断湖南茶叶交易市场D.湖南是茶商活动的主要地区
2024-02-25更新 | 370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食货志·市舶》记载,元至元十八年(公元 1281 年),朝廷开始实行进出口有别的“单双抽”制度,即对蕃货和土产予以区分,对蕃货的征课倍于土货,土货单抽,蕃货双抽。     这一制度(     
A.推动了元代对外贸易的发展B.导致了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
C.加重了沿海地区百姓的负担D.限制了国内民族之间的交流
2024-03-13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下表所示是明朝后期徽商中流行的方便商人出行的行路指南类书籍。由此可知,当时(       
书籍简介
《天下水陆路程》记载明代二京十三布政司水陆路程,各地道路的起讫分合和水陆驿站名称
《天下各程图引》汇集明代水陆路引100条,以记录水陆路线的站名、里距为主,兼及各地食宿、物产、风景等
《一统路程图记》记述各省道路起讫分合、里程距离、水马驿站
A.长途贸易兴盛B.徽商推动了地理学的进步
C.商业资本集聚D.徽州成为全国的商贸核心
2024-03-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月联考历史试卷
4 . 据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以河南、江北系要冲之地”,遂设立河南江北行省。下表是河南江北行省20个路府州的来源情况。据此可知,这种行省组建方式(     

路府州总数

原江淮行省

原湖广行省

原中书省

20个

8个

7个

5个

A.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B.便捷了行省军政治理
C.实现了行省权力集中D.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
2023-12-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据记载,辽国不仅“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指中原)”,而且还在开泰元年(1012年)给生活在今黑龙江地区的铁丽部“诏赐……《易》《诗》《书》《春秋》《礼记》各一部”。这说明(     
A.中原文化的影响扩大B.契丹民族已完全汉化
C.理学思想得到了推广D.宋辽间文化交流频繁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运用先秦以来的典籍资料,广泛搜集各地传说,梳理、创建了一个支系庞大而主线清晰的族谱体系。在该体系中,传说中的黄帝是夷夏各族共同的始祖,“华夷之辨”也是司马迁民族观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司马迁以华夏中国为中心,将四夷纳入王朝的统治,这种“夷夏同朝”、“天下一家”的大一统王朝观将夷夏一家的共同体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摘编自武沐《大一统视域下的司马迁炎黄共同体理论》

材料二   《新纂云南通志》中记载,“有自从汉俗定姓者,皆以明时始著姓”。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采用汉族姓氏制度可以争取更多的社会文化资源。以科举制为例,在汉文化中心主义占主导的文化语境中,少数民族常常受到歧视,很难在科场中脱颖而出,步入仕途,而攀附汉姓,假扮民族身份,不失为种理性的选择。如彝族李学周,就是改汉姓穿汉装前往北京赶考应试考中进士的。汉族的门当户对、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的思想观念在云南地区广泛传播。

——摘编自廖国强《清代云南少数民族之汉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代云南少数民族认同汉文化的表现。
2023-12-2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后汉书》记载刘秀发布过一系列相关诏令,如建武二年诏曰:“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态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建武六年:“诏王莽时吏人没入为奴婢不应旧法者,皆免为庶人。”这有利于(     
A.强化儒家伦理B.打击豪强地主C.实现吏治清明D.抑制土地兼并
2023-10-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晋张华编纂的神话志怪小说集《博物志》中,有近20条有关张骞和西域的资料,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对丝绸之路记载最丰富的典籍。所谓“小说”,如《汉书·艺文志》所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野史。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博物志》中共记载了9种来自丝绸之路的植物:胡桃、大蒜、胡荽、石榴、红蓝花、葡萄、胡葱、苜蓿、胡麻豆,其中8种为张骞带回。而在《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明确提到的植物只有葡萄和苜蓿,是否由张骞引入也不太明晰。《博物志》卷二《异产》载:“《周书》曰:西域献火浣布……污则烧之则洁……汉世有献者。”火浣布即石棉,在古人眼中是神奇之物。《博物志》所谓“《周书》记载”,实际上来源于“周穆王大征西戎”的传说。但东汉时石棉的确仍通过丝绸之路流入中原,《后汉书·西域传》载:“大秦国作黄金涂、火浣布”。《博物志》卷三《异兽》中记载了一种能“食虎豹”的“小兽”,并刻意描写其“大如狗,然声能惊人”。后世学者考证这一小兽为“狻猊”,即东汉时西域诸国多次进献的狮子。《博物志》的记述,与同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密切相关,佛教经典中将“佛祖讲经”形容为“狮子吼”。

——摘编自张黎明《史料与传说:<博物志>中的“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使用文学作品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并简析《博物志》对研究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
9 . 据《南宋临安两志》记载:自陈置钱塘郡,隋废郡为杭州,户一万五千三百八十。唐贞观中,户三万五百七十一,开元中,户八万六千二百五十八。隋时苏州人户只有1.8万,唐天宝年间增至7.6万多户,元和年问又发展到10万多户。这主要缘于(     
A.政局颇为稳定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大运河的开通D.铁犁牛耕开始普及
10 . 《孔氏家语》记载: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时提出“隳三都”的政治主张:“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乃使季氏宰仲由隳三都。”孔子“隳三都”旨在(     
A.贯彻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B.遵守天下共主的分封制度
C.维护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D.缔造四方臣服的专制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