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改变一些领导人的专制作风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能得出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4)材料四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次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是缘于农村的现实现状……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大批农民进城变身为农民工,导致农村大片土地撂荒,危及粮食安全。先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块经营,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导致效率低下,农业产出低。城市二元体制束缚了农村的发展,一边是城市化的一路高歌猛进,另一边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以此来加速农业的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列关于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列选项对下图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加大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B.日本由此策动“华北自治”
C.中国的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D.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2024-05-2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京是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大城市之一,创造了许多第一(见下图)。这些第一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建设成就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确定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2024-05-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可以填入以下空格的是(     

A.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B.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C.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D.中共十九大指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2024-05-2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土地革命、稳定物价、剿匪、镇压反革命以及抗美援朝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B.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D.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4-05-2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康有为利用中国古代《礼记·礼运》中的“大同”“小康”思想,又吸取了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写成《大同书》。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康有为的《大同书》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而共产党找到了,这就是‘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中国式现代化定义为“小康之家”、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标准来表达中国现代化目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根脉
B.中国古代“大同”思想是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前提条件
C.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受到中国社会各阶层热烈欢迎
D.《大同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
2024-05-1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西南和西北开展三线建设。1965-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对三线建设评价正确的是(     
①提高了国防能力                                      ②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③改善了工业布局                                     ④推进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1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