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
2 .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2019-11-02更新 | 314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

①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②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       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9-11-13更新 | 200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京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一大特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置诸王,无以填之,请立诸子,惟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攻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适(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封,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子弟,以土地侯之,彼从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削矣。”上从之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本纪》

材料三   北宋初,君臣讨论长治久安之策,太祖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如?吾欲息天下之兵,其道何如?”宰相赵普对曰:“非他故也,节镇(节度使和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统一之初,在国家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哪两种观点?秦始皇采纳了哪种观点?他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主父偃为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采纳其建议是要解决西汉前期在政治上存在的什么问题?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赵普认为“帝王易姓,战争不息”的原因是什么?宋太祖是否采纳了赵普的意见?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与主要作用。

6 . 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
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
B.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
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
D.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事
2019-04-08更新 | 107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中国研究者一般称之为“鸦片战争”,国外学术界在评论这场战争时,有人认为应该叫“通商战争”,因为该战争是为了打破中国对外贸易的限制。

(1)以上对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的哪一命名更准确地说明了战争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论证。

(2)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①②两处的侵华战争名称,请任选其一,指出这一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中体现出的一种进步趋势。

8 .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022-01-27更新 | 261次组卷 | 139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汉时,刺史“以小制大”,监察地方,东汉继承了这一制度。东汉灵帝年间爆发黄巾起义,四方多事,朝廷选派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的军事、财攻、民政大权。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监察区“州”变成一级行政机构B.形成路、州、县三级制度
C.东汉皇帝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D.出现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局面
2021-07-07更新 | 544次组卷 | 30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1881年,清廷开始通过电报对地方下达谕旨。某年清廷宣战上谕,被上海电报总局督办盛宣怀与南方督抚们商议后决定“廿六等日明旨二道……致碍东南大……飞饬各局,不准宣扬。”这反映了
A.湘淮系官僚集团开始崛起B.维新变法受到守旧派阻挠
C.中央集权遭到了严重削弱D.中枢行政机构发生了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