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2019-01-30更新 | 2427次组卷 | 6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表为13世纪蒙古汗国三次西征的概况表,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第一次西征1219—1225年攻灭花刺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第二次西征1235—1242年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第三次西征1253—1260年攻陷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A.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发动
B.第二次西征征服了基辅罗斯
C.第三次西征时马可·波罗由陆路来华
D.蒙古西征改变了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
2023-04-09更新 | 356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南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C.张骞通西域——彻底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
D.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2023-09-30更新 | 330次组卷 | 58卷引用: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列为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与西域的交往内容(部分),对这些交往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西传西域东传
冶铁技术、凿井术,农业生产技术、丝织品及其手工业品等葡萄酒酿造法、葡萄、石榴、西瓜、黄瓜、胡萝卜、蚕豆、骆驼,驴、骡、汗血马、乐曲、舞蹈、胡服、胡床、琵琶、胡迪等
①大大丰富了中国的物产 ②使中国被世界普遍认知
③推动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④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B.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2022-11-28更新 | 496次组卷 | 68卷引用:重庆市万州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2021-10-07更新 | 119次组卷 | 37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孔子诞生两千五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敏感的心弦不时地被它触动、撩拔而激荡…唯一不变是中国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或爱或憎、或敬或恨、或褒或贬的“孔子情结事实上“孔子”之名所指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真实的孔子;二是指不同视野下的孔子;三是指纯粹符号化的孔子。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

古代
(汉至清)
圣人
孔子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康熙亲笔题词“万世师表”
孔子的个人声望逐步走向巅峰,被尊为“古今第一圣人”。
近代
(新文化运动前后)
落魄
孔子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五四新文
化运动反对“尊孔复古”,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现代
21世纪以来)
雕像
孔子
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国学大受热捧;2004年以来孔子学院遍及全球。

解读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1-12-16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关日军入侵中国南京,日军一士兵战地日记写道:“12月17日下午5时,前去执行枪杀一万三千名敌军俘虏的任务。两天时间,山田部队枪杀了近两万人。好像所有部队都把俘虏枪杀了。”而《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在南京攻城中,敌人遗弃的尸体数量不下八九万,俘虏数千。”报道的标题是《烛照青史,南京入城仪式》《战绩显赫的各部队,肃然整列,松井大将威风堂堂阅兵》等。对材料解读最正确的是(   
A.《东京日日新闻》带有政治色彩B.都真实记述了日军屠杀中国情况
C.日军士兵战地日记不具有真实性D.可以互证日军屠杀中国大量战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图,结合所学,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
项目春秋
战国
秦汉魏晋南
北朝
隋唐宋辽
金元
清(1800年)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2.35.723.856.427.210.710.5
粮食亩产量(市斤)95110120154140/343155/337155/337
总产量(亿市斤)205.39591.4415.8889.821749.452385.882340.97
全国人口(万人)3200600050009000120002000030000
(说明:140/343和155/337中的140、155指北方亩产量,343、337指南方亩产量。)
A.粮食总产量持续增长说明农业耕作技术实现了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B.宋以后南方亩产量超过北方可能与高转筒车的发明有关
C.明清人口大量增加与新航路开辟引进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有关
D.全国耕地面积的持续增长说明地权和劳动者分离的现象消失
10 . 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首次发行第一套统一货币,被称为苏区货币。如图的五分券中间有梭标、镰刀、锤子、红旗等组合图案,对该纸币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图案设计体现工农民主政权特征 ②具有国家货币的雏形
③广泛流通于各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有利于抵制法币渗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