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
2 . 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   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三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宋代两浙地区,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市场活动之中。在两浙地区,到北宋中期,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地位的意义已基本确立。南宋时期,不少镇的市场发展水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了所在县城。

——摘编自陈国灿《宋代两浙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

材料三   西汉中叶,中国商人渡海到达印度半岛,购置当地奇珍。到了唐代,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广州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高宗绍兴初,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浙地区出现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020-04-27更新 | 473次组卷 | 20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冼夫人是广东南部越族人。梁朝末年发生侯景之乱,各地豪绅乘机扩大势力,割据一方。梁大宝元年,冼夫人支持陈霸先起兵讨伐,平定了侯景之乱。陈朝建立之初,时时受到以欧阳纥为首的割据势力的威胁,冼夫人又挺身而出,支持中央扑灭这股割据岭南地区的豪强势力。隋开皇九年,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以身作则支持隋军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此外,《隋书》还记载她“幼贤慧,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越人之俗,好相攻击。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岭表苦之,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冼夫人的主要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冼夫人的历史贡献。
5 .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纪念中国全面抗战开始,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

——摘编自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   中国邮政发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邮票(小型张)


(邮票中文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材料三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2014年12月13日落成)铭文(节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纪念馆最有可能建在哪座城市?指出该纪念馆正前方广场草坪这一设计的寓意。
(2)材料二中纪念邮票展现了牢记历史,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寓意。依据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在近代中华民族抗争史中的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卅万亡灵,饮恨江城”的事件名称及爆发时间。分别以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各一个战役说明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英雄气概。
(4)如用材料三中的一句话概括抗战胜利的原因,你认为哪一句最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5)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作为现代中学生你会怎样践行抗战的精神?
2019-11-12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形势下,不少有识之士,正在逐步认识世界大势,提出种种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设想。洋务派创办的一批近代军民用企业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带动了后期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如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就是依靠张之洞创办湖北官纱局时廉价转让的纱锭打下的基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享有“机器老人”称号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

——摘编自姜铎《谈谈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民用企业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等人的主要主张。他们“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制盐是一种力役,灶户必须生产食盐,而非灶户人群不得制盐。因此,泉州盐场地区以制盐为主,农业次之,商业行为尚少。明中后期,随着盐课折米、折银,泉州盐课与食盐脱离关系,福建运司系统减弱对灶户的人身控制,制盐从力役演变成较为纯粹的经济行为。盐场地方人户可较为自由地选择谋生方式、致富手段,他们利用泉州濒海滩涂、优良港湾、近海航道等各种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促进盐场地区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

——摘编自叶锦花《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

材料二  清末民初,淮南煎盐的成本要高于晒盐14-16倍之多,每副盐灶须配置十亩甚至数百亩草地,广大盐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形式谋求生存,盐商也伺机寻求更高利润的生财之道。1914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一年之内颁布了4部条例,鼓励废灶兴垦。他利用个人声誉领衔成立“农垦银行团”,组织几十家股东成立了大丰盐垦股份公司。巨大的原棉需求导致1915年“废灶兴垦”的热潮在淮南盐区全面铺开。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1937年,淮南垦区有集镇25个,轧花厂6个,纺织厂2个,榨油厂5个,诊所10个,合作社10个,小学54所,中学2所,雨量测候所10个。

——据林刚《张謇与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对淮南盐垦事业的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泉州和淮南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变化,分别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泉州和淮南地区经济转型在性质上的不同.
(3)并分别评析政府在转型中所起的作用。
9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2)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
(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842年6月,英国军舰闯入长江,进攻吴凇炮台。两江总督牛鉴闻风逃遁,守军士气大受影响;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抵抗,英勇牺牲,宝山、上海相继陷落。英军溯长江西上,进攻镇江,爱国官兵虽然奋勇抵抗,但终究不敌,镇江失守。8月,英舰进抵南京江面,清政府妥协,被迫签下屈辱的城下之盟——《南京条约》。至此,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摘编自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准备发起渡江作战,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护卫舰无视解放军关于外国舰船撤离长江期限的公告,闯入解放军前线预定渡江江段,遭到解放军炮击,受重创而搁浅。英国又紧急派出三艘军舰前来救援也被解放军炮兵击退。“紫石英号被扣,直到7月底才趁夜逃走……经此事件,再加上出于维护自己在香港利益的需要,1950年,英国在西方阵营中第一个承认了新中国。

——摘编自百度网下载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针对1842年和1949年英国军舰在中国长江江面上的侵略挑衅行为,中国军队的相同反应和不同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842年和1949年中国军队军事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