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5 道试题
1 . 如表为先秦时期有关手工工匠的记载。据该表可知当时(     
记载出处
工之子恒为工《国语·齐语》
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周礼·冬官考工记》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
A.政府垄断了手工业的生产B.工匠人身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到限制D.生产技术传承注重世代相袭
2 . 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记·陈涉世家》认为是秦法规定“失期,法皆斩”。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律·徭律》却规定“御中发征,乏弗行(未及时出发),赀(罚)”。这说明(     
A.《史记》的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B.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有说服力
C.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加真实可靠D.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识
2023-11-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史料记载,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的征兵征粮经常达不到定额,民众对官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后,秦国百姓踊跃参军入伍,登记入伍的场所常常挤满了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新法”中的(     
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厉行法治D.焚烧诗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南海,五岭之南,涨海之北,三代以前是荒服。秦灭六国,始开越,置三郡,曰南海、桂林、象郡,以谛成守之”。三郡的设置(     
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B.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D.严重激化社会阶级矛盾
5 . 据史料记载,1645年和1912年当权政府各颁布一则社会改革法令,法令颁布后民间均流传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该口号的两次流传中(     
A.民众受影响的思想观念相同B.民众对法令的立场态度相同
C.民众所不满的政权主体相同D.民众所追求的政治利益相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料记载,唐天宝末年,“修文教,废武备……人至老不闻战声”。中央禁卫军士兵大多来自“市人白徒”,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角抵拔河、翘木扛铁”,整日打架斗殴,以致“有事乃股栗”,无力作战。据此可知,当时(     )
A.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盛行B.盛世的社会下面隐藏着危机
C.唐朝尚武使社会走向腐朽D.唐朝的兵源得不到有效保证
2023-11-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公羊传》中记载,西周时期将土地分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即“肥沃不能独乐,稻不得独苦,故三年换主(土)易居。”西周土地能够“三年换主易居”得益于(       )
A.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B.西周农业生产以铁犁为主
C.西周时期土地可以随意买卖D.西周已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2023-11-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历代君主都很重视上帝、山川之祭祀,而在宗教建设上汉承秦制,刘邦接续了诸秦王的工作。武帝刘彻在宗教建设方面自觉性更强。“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而汉武帝封禅所需的相关礼仪都记载在六经中,当时“唯有儒者熟习六经”,这成为儒家之机运。武帝刘彻时代,国家宗教与儒家结盟已成大势。这一过程中,国家是主动的一方,宗教需求是主要动机,前朝完成的国家统一,国土与行政的统一必须有精神的统一为基础。而此时,董仲舒将自己对上天、天道的理解与《周易》的诠释完全相合,共同构成中国思想正统。

——摘编自谢遐龄《董仲舒:儒家与国家宗教始结盟》

材料二   黄宗羲经常对封建时期的法律进行批判,他主张政府制定能够反映当下市民各阶层利益的“天下之法”,而且能够实行法治,他非常重视学校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他认为学校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还应该成为“公其是非”的议政单位。王夫之则认为法律是由私而转变为公,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顾炎武提出了反对当时君主“独治”的思想。他所认为的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已经不再是停留在感叹一个朝代的兴亡更替,而是提出了一个“保天下”的新观念,唐甄认为应当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君权,可以“抑尊”即限制君主的权力,尊重御史等官员的纠察权力,真正做到“下畏御史”,还应允许有一定的思想言论自由。

——摘编自石春燕《试论我国明清社会启蒙思想的内涵》

材料三   他们的思想无疑是进步的,涌现出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但他们终究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圈子。从他们至死不食清朝俸禄的行为来看,他们的救世方案和实用学问的思想意义和学术意义大于社会意义,至少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一百多年里,无论中国的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都沿袭着过去的“惯性”,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思想在明清时期的新内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这股新思想的特点?分析“他们终究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圈子”的原因。
2023-11-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洪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晋至隋唐时期,科技成果斐然。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准确的是(     

史实结论
A《齐民要术》提出:“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
B《千金方》以人命责于千金,故取“千金”为书名,共30卷,合计药方5300首。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C唐代郑思远所撰的《真元妙道要略》,记款了炼丹见闻30余则,并且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朝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D《册府元龟)记载:835年,节度使冯宿奏,准敕禁断印历日版(私印日历)。雕版印刷术最早始于835年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琅琊王氏自汉谏议大夫王吉以下,更魏晋南北朝,一家正传六十二人,三公令仆五十余人,侍中八十人,吏部尚书二十五人。”东晋时期更有“王与马,共天下”等谚语流传。与此现象密切关联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三省六部制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