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表为1957-1962年我国粮食生产、城镇人口增长的关系数据统计。据此表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总人口
(万人)
人口增
长率
(%)
城镇
人口
(万人)
城镇人
口增长
率(%)
职工
人数
(万人)
职工人
数增长
率(%)
粮食
产量
(万吨)
粮食净
收购率(%)
粮食产
量增长
率(%)
人均粮
食产量
(公斤)
粮食进
口量
(万吨)
1957646532.3299498.3231014.171950517.41.19301.6916.68
1958659941.72107217.76519467.492000020.92.54303.0622.35
1959672071.021237115.3952751.561700028—15.00252.950.2
196066207—0.46130735.67596913.161435021.5—15.59216.746.63
1961658590.3812707—2.805171—13.371475017.52.79223.96580.97
1962672952.7011659—8.254321—16.441600016.18.47237.76492.3
A.国民经济调整是职工人数下降的主因B.国家工业化进程受到明显的限制
C.国民经济结构逐渐向合理化方向发展D.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发展同步进行
2024-02-10更新 | 16次组卷 | 3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全书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用数据对生产过程中提及的时间、重量、长度、宽度、高度、比率等进行量化。如《乃粒·稻》“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裁⋯⋯凡秧田一亩所生秧,共移栽二十五亩。凡秧即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用具体的数据来量化种植时间和秧田本田的比例关系,农民能够根据书中的具体数据来对农作物进行培育,避免损失。农业生产者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生产制造,有利于普及这些工艺技术,使他们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摘编自郑雪颖《<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技术传承的创新与历史价值》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在一些开明士绅和近代知识分子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的推动下,科学开始逐渐扮演了富国强兵的角色,而传统上对科技轻视的旧观念逐渐瓦解,使《天工开物》得以再版。民国时期近代知识分子逐步替代传统士绅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在接受近代教育的同时认识到科技力量对社会变革和生产实践的重要作用,逐渐开始挖掘《天工开物》里的科技思想和经济思想,并在其自身的著作中广泛引用《天工开物》的内容,使长期以来不为“正统文化”所重的《天工开物》及与之处于同样境地的中国古代科技著作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才有机会成为“显学”。

——摘编自李书状《民国时期<天工开物>再版的原因探析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天工开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天工开物》等古代科技著作成为“显学”的原因。
3 . 以下对如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A.晚清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逆差地位
B.中国经济游走于世界市场的边缘之外
C.中国商品整体上缺乏有效国际竞争力
D.辛亥革命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加快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依托保甲制度多次对全国人口进行比较完整的统计。但自咸丰二年(1852年)起,历年的人口造报每缺数省,缺报最多时可达10个省区,且多个省区的人口统计数据严重失实。这一现象表明(     
A.保甲制度容易人口造假B.地方膨胀导致中央政令不畅
C.西方侵略削弱中央权威D.社会动荡影响人口统计工作
2022-12-16更新 | 27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1年10月,莫斯科东方大学成立中国班,开启革命留学潮流。如表是1925~1926年中国班学生家庭统计情况,其反映出(     
城镇家庭数量(个)占比(%)农村家庭数量(个)占比(%)
工人79.7中小地主、富农4055.6
小商人811.1小手工业者34.2
职员22.8佃农56.9
资本家34.2无田户、教员45.6
合计2027.8合计5272.2
A.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B.中国革命发展的阶段特征
C.近代革命对象的复杂性D.近代民族经济的迅速发展
2022-07-12更新 | 1098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为西夏流通货币统计情况。这体现出(     
             类型主要代表
西夏
发行
汉文货币元德通宝
西夏文货币贞观宝钱
北宋货币祥符元宝、通宝
A.西夏的货币体系混乱不堪B.宋夏和平推动两地的经济发展
C.中原与西夏地区交往密切D.宋夏贸易中西夏居于优势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6次组卷 | 172卷引用:宁夏银川二中2010届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8 . 下图为根据"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全文检索数据库"统计词频制作而成的"维新""变法""改良""改革""革命"使用次数(1890-1911年)曲线图。此图可用来解释
   
A.民族危机对中国社会的冲击B.民主革命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C.清末新政无法挽救统治危机D.各派政治变革思想趋于合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统计,先秦文献中涉及商业管理类的词有57个,《史记》《汉书》中仅有31个。汉代关于商业管理的词,绝大多数都是新产生的,如“平准”“均输”“专卖”“算缗”等,只有少量先秦的词得以保留,意义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映了汉代
A.国家经济政策调整B.社会正统观念发生转变
C.城市经济职能增强D.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10 . 据《上海制造局译印图书目录》统计,洋务运动期间,上海制造局译西书以兵学、工艺、算学、兵制为最多;《西学书目表》所录江南制造局译刊的矿政、工政、兵政、船政类书籍多达74种,官制、学制等都无译书。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A.排斥西方社科类著作B.未能准确认识晚清困境
C.推动晚清出版业转型D.以发展近代军事为核心
2020-09-22更新 | 199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