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公,西周开国元勋,被封为辅相,不论军政大事还是疑难小事,周武王都找他商量。唐以前统治者多奉行“周孔之道”,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下面是学者对先秦两汉时期文献中周公形象的研究统计。

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
道德典范形象506556435
辅国重臣形象4715812893
践阼称王形象306109
巫祝形象403146
圣人形象00102331

先秦两汉文献所见周公道德品质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
20478
9513100
忠诚130696
勤劳161535
纳贤008148
仁德10016145
谦恭00373

——摘编自李佳庾《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围绕“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3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33116亿美元,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这主要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B.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2024-02-19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最早开始人工制糖的国家。明末至清中期是中国糖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革时期。甘蔗从名贵植物发展到普通经济作物,手工制糖经验得到系统总结,制糖技术日益程式化,这使得中国糖品的供应数量成几何倍数增长,日常生活用糖以及以节令用糖、社交用糖为代表的民俗用糖日渐普遍化,糖品从漫长的稀有药品、贡品、奢侈品时代转入普通生活品、生活必需品时代。中国糖品对外销售远涉印度、英国、美国、瑞典、丹麦、荷兰、波斯、日本、苏门答腊、越南、墨西哥、葡萄牙和海伦娜岛等国家及地区,这一时期中国的甘蔗种植、制糖技术、糖品消费和糖品外贸等方面在东亚甚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是当之无愧的东亚糖业大国。

——摘编自赵国壮《论中国糖业经济的“明清变革”》

材料二   1884年以前,我国蔗糖仍大量出口,畅销香港地区和英、美等国,据中国海关贸易报告数据,到1884年仍出口白糖2475万公斤,黄糖5415万公斤。19世纪末20世纪初,糖品生产贸易情况逐渐发生变化。1924-1930年,我国每年平均进口白糖60万吨,1931-1937年,每年平均进口约30万吨。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国进口糖有增无减。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中国内地机制糖厂年产糖3万吨,加上生产的土糖17万吨,合计食糖年产量也就20万吨,在当时世界产糖国家排名第26位。这一时期,中国也开始在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建立了机械化制糖企业,甘蔗栽培与糖业的衰败状况有些许改观。

——摘编自《简谈糖业发展史之中国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至清中期糖业经济变革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糖业经济演变的趋势及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所示为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总数变化情况数据图。为了解决这一变化带来的财政运转困难,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抑制土地兼并B.改革均田制C.精简政府机构D.实行两税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1911-1927年间中国铁路经营状况统计表类型,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类型1911年1927年
公里数百分比公里数百分比
自主经营665.626.91043.948.0
帝国主义经营直接经营375939.14330.2533.2
控制经营519254.07666.2958.8

A.自主经营铁路增长速度较快B.抵御外国经济侵略毫无成效
C.混合经营的模式被广泛认可D.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日益减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20年前后,针对中国是否存“劳工问题”的争论,一批知识分子通过大量的微观调查,以译实的数据和资料,反映了劳工的劳动环境生存状况和生活场量呈现了其“牛马不如”的形象。这些调查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表明中共以工人运动为中心
C.消除了知识界的认识分歧D.开辟了社会问题研究新方法
8 . 如表是关于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统计。据表可知(     
省份三国南北籾
安徽134
湖北1
江西1II
浙江4232
江苏1328
A.南北经济均衡发展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江南地区加速开发D.封建经济快速发展
2024-03-0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兴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兴国班)历史试题
9 . 据陈振中先生的《先秦手工业史》的统计,发现和出土春秋时期铁器的地点仅有42个,而发现和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已经涉及我国24个省(区、市)约423个地点,出土的战国铁器总数有6167件以上。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       
A.铁器使用日益普遍B.水稻种植范围拓展
C.冶铁技术不断进步D.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2024-01-04更新 | 119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西省兴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兴国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11月至1934年5月,广东农村经济调查团对广东38个县152个村村户中的自耕农、佃农和雇农户数进行统计,具体如下表所示。

县数调查村数村户总数

农户数

自耕农佃农雇农总计
38个152个24776户6840户12013户2144户20997户
38个县各类农户数占农户总数的比例32.6%57.2%10.2%-
38个县农户总数占村户总数的比例84.7%

——摘编自陈翰笙《广东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材料二   在上海郊区宝山,因菜圃获利比农地要丰厚,县城内外以种菜为业者甚多。20世纪20年代初,穆湘瑶和葛敬中在上海杨思乡创办东大蔬菜农场,资本2万元,租用土地180余亩,共有雇工40余人。2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创办鸡场的热潮,此外还有鸭场,每年产鸭数万只,专供上海各菜馆之用。

——据《民国上海县志》等整理

材料三   1934年,学术界以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展开论战。甲方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已经占优势,今日中国的农村问题已经是一个资本问题,乙方认为中国的农村还停留在半封建的阶段,今日中国农村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一个铲除封建秩序的土地问题。

——摘编自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当地农村经济状况。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估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研讨材料三所述争论的价值及局限。
2023-05-23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