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陕甘宁边区1939~1944年牲畜饲养数量统计。这些数据表明当时(     
年份牛(头)驴(头)羊(只)备注
193915089212493511713661944年有骆驼11780头,骡马12万匹,未计入
19401932381250541723037
19412029141370011714205
19422096841699661873120
19432146831694041923163
19442230581808621954756

A.根据地支持了中国持久抗战B.红军突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C.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已确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2 . 如表是唐主要时期科举出身宰相统计表,据此可知唐朝(     

太宗高宗玄宗代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宣宗懿宗
宰相总数2941271229147242321
科举出身3131871786182017
所占比例10%31%67%58%57%57%85%75%87%81%
(注:表中的数据均根据两唐书中的人物传记综合而成。)
A.庶族占据官僚集团主体地位B.制度变革打破旧利益格局
C.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D.中枢决策民主化程度较高
3 . 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资料来源:《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遗址中部发现有数十块夯土基址,大的长宽约百米,小的长宽约二三十米,形成一个规模虎大的宫殿区。宫殿周围有一般的房址、客穴、水井、道路和灰坑,出土有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与少量的青钢器和玉器等。此外,还发现一批中、小型墓葬,随葬有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和石器等。在遗址南部发现有铸钢陶范、坩锅碎片、钢渣和红烧土块,表明这里原为冶铸青铜器的作坊区。北部发现有陶窑,为制陶作坊区。东部发现有骨料、骨质半成品和磨石,应是制骨作坊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候师二里头:1959年——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


(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
(2)材料二中二里头遗址有哪些发现能够体现早期国家的发展水平?是否可以根据两则材料推断出二里头遗址为夏文化遗迹?

4 . 数据解读能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历史。造成下图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①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②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官僚资本凭借权力聚敛财富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 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乾隆十八年)1.84约49024.00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86约50712.66
1812年(嘉庆十七年)3.34约52602.36
1851年(咸丰元年)4.32约50421.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2023-12-20更新 | 165次组卷 | 52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如下表所示。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4.5%
195819624.3%
1963196511.1%
196619703.9%
197119754.0%
197619805.1%
19811985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如下表所示。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城乡个
体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8.1%17.9%18.5%


(1)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段及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78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2-09-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柱状图。

对图中1914年至1918年数据变化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②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       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如表所示为北宋货币铸额数据。对如表解读合理的是,北宋时期(     
时间年数年均铸额(万贯)该时期铸额(万贯)累计(万贯)
开宝九年—太平兴国七年(976—982年)774949
太平兴国八年—至道二年(983—996年)1430420469
至道三年—咸平二年(997—999年)380240709
咸平三年—大中祥符八年(1000—1015年)1612520002709
大中祥符八年—庆历八年(1015—1048年)3310033006009
皇佑元年—熙宁六年(1049—1073年)25160400010009
熙宁七年—元丰八年(1074—1085年)12450540015409
元祐元年—宣和七年(1086—1125年)392801092026329
A.铸币量每年持续上升B.南方铜矿大规模开发
C.国家的力量逐渐强盛D.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
2022-08-26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
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6年32.2%53.4%7.3%7.1%0

A.土地改革完成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工业体系形成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中数据变化取决于
A.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B.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有力推动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的精神力量
D.国际局势总体和平稳定营造的良好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