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二里头遗址被称为“最早的中国”,中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这里即夏朝晚期都城遗址,《尚书》《逸周书》《史记》等文献都有关于夏文化的记载,但仍有质疑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声音,其主要原因是(     
A.传世文献记载不可靠B.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吻合
C.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D.出土文物有限不足为证
2 . 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对于中书省起草的关于征发十八岁以下男子服兵役的敕文,尽管文件已经过皇帝的签署发到门下省,但魏征坚持认为不可,即使太宗发怒也没有署敕,这个决定最终也没有颁行。材料意在说明(     
A.相权遭到分割皇权加强B.三省体制降低行政效率
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D.朝廷政令不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上述历史现象(     
A.有利于打击北方匈奴的统治B.反映出当时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C.对当时中央集权有一定威胁D.说明汉代百姓的生活十分富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福建人陈振龙把甘薯从海外引种到福建,当时大家对这种新作物并不了解,因此最初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万历二十二年和二十三年,泉州一带水稻歉收,凡甘薯种得较多的地方,很多人以甘薯充饥,得免饥馑。自此,福建种甘薯的人越来越多。这可用于说明在我国(     
A.外来物种传播有赖于人们认识的深化B.物种交流完善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C.人地矛盾是影响物种推广的主要因素D.物种传入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5 . 据史料记载,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的征兵征粮经常达不到定额,民众对官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后,秦国百姓踊跃参军入伍,登记入伍的场所常常挤满了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新法”中的(     
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厉行法治D.焚烧诗书
6 . 有学者认为,“金宋以后的元明清统一王朝,除了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外,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下列史料中,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清代浙江学者言:“吾乡山水清远,其人明锐而疏达。”
B.康熙帝诗云:“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
C.明末大臣奏称:“国家财赋,专倚三吴,而苏(州)、松(江)独甲于天下。”
D.《元史》记载:“(大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2023-11-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毛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记载:“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步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扦(捍)城。”这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防止外族侵扰B.巩固统治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2023-11-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论南洋事宜》记载:“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而随着“海禁”政策的强化,“渔樵不通,生理日蹙,海上居民转而为盗”。据材料可知,“海禁”政策 (   )
A.破坏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B.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C.阻碍了新经营方式的发展
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殖民侵略
2023-09-11更新 | 336次组卷 | 50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洛阳的元氏家族本是北魏宗室,却有人在墓志上称自己为“唐尧(五帝之一)之苗裔”“汉高(刘邦)之胤胄”,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汉族先贤,而不是鲜卑拓跋氏。这种情况反映了(     
A.元氏一族对拓跋氏的不满B.该家族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C.洛阳是圣德先贤诞生之地D.墓志记载不适合作为史料
10 . 《史记》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故民心渐失,终致失败。司马迁认为项羽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刚愎自用B.赏罚不明C.分封失当D.烧杀掳掠
2024-02-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