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 道试题
1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地理环境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农耕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C.鸦片的流入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反映了建国初粮食增长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信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1949年1951年1952年
100(基数)100(1+28%)100(1+40%),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9%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 . 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的幅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7%,1936年则增至47%。这
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B.避免了“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反映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D.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布局
4 . 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此现象说明
A.王公数量大幅减少
B.诸侯权力受到威胁
C.宗法制度日趋衰落
D.官僚政治完全确立
2017-04-15更新 | 502次组卷 | 3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铜陵一中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招统计,唐代360名宰相中有132人出身士族,占唐代宰相总数的35.8%;崔、卢、李、郑、王等五大士族在唐代共出宰相83人占唐代宰相总数的22.5%.这反映出唐代
A.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
C.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6 . 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这反映了
A.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C.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D.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7 . 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A.宣扬“天人感应”理论
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A.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仍在积极抗战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2016-11-22更新 | 290次组卷 | 48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政治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抗日战争作业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年份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21.826.152.1

材料二
1978~2006年我国三大产业GDP变化的比较(%)
年份GDP相对构成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7828.2047.923.9
199519.947.232.9
200611.748.939.4

(资料来源:2007年国家统计年鉴)
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55~19594.43956.6
1965~1969337.259.8
1980~19842.632.864.6
19991.624,773.7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编辑部等)
材料三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主要发达国家相继经历了战后以来规模较大的结构性调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美国最先进入以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后工业化发展时期。

——马莉莉《战后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当时产业结构的特点(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针对当时的产业结构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对比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该如何应对
10 . 每一代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

——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2日

材料三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
(3)“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建国以来,中国人民“长征”的目标有何发展?综上所述,指出近代以来“长征路”的本质含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